书法尺幅多少?
题前小注:笔者于2013年5月,参加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学术会议时所拍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也很有现实意义.我平时也比较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当然题目中没有涉及书法之外的篆刻方面).因为本人水平有限,所以这里只是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罢了: 首先我想讨论的是为什么会有“尺幅”这个概念的存在?在什么时候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有了具体的尺度标准呢题图就是笔者前不久去国家博物馆开会时拍的,是故宫藏《韩熙载夜宴图》的数字化复原图,很漂亮吧,不过现在还不能公开发布高清大图.大家只能将就着看这么一张了...下列几张也是故宫博物院藏品的数字复原图,大家可以一窥古人绘画尺寸之概貌: 还有清内府藏画册的一些数字复原图片 以上所有作品都标明了尺寸大小(单位厘米).这些数据虽然看起来有些问题——比如“四尺三裁”、“五尺四裁”之类的都是不合法的裁布方法[1]——但至少表明古人对于自己作品的尺幅是有比较明确的概念的。而所谓“尺幅”,实际上题中所说的应该就是书画装裱后的“裁切尺寸”或称“落纸尺寸”(即除去装饰边幅的部分)。那么再进一步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注意和重视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题中了。古代书画装裱的形式大体上有两种,一种叫“卷轴”一种叫“册页”——现代也有采用这两种形式的,只不过前者一般用来收藏,后者则大多作为陈列观赏之用而已。 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答主就不一一标注了 由上面的配图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要进行裁切才成其为一个完整的作品。而这种裁切的尺度往往与古人对不同纸张规格的认识有关。这一点我们在下面还要具体谈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古纸主要指汉代至北宋时期的书写用纸,唐以后的纸由于年代久远且留存者甚少,故在此不加以考虑 先来说卷轴装 以唐代陆希声《庐山记》卷为例,其全卷纵26cm横214 cm,裁为82段.据记载此帖原卷纵33cm横719.5cm,可见原卷是在纵向对折后再横向裁开的。之所以要横向裁开是因为这种形式便于悬挂,同时也可以使得整幅构图更为均衡完整;至于为什么要纵向对折,估计是为了方便运输吧……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种形式是从古书卷的形制变化而来的.
接下来说说册页 如上图所见,这幅《唐摹王谢百右图卷》全卷共分104页.每页纵31cm横30.5 cm,合10.2平方尺.从尺幅上看几乎是一寸七见方——这也正是上文提到过的宋代书画尺幅的标准之一。但是请注意,这幅卷子里除了两幅最长的画之外其余的都是竖着排开的!也就是说它们原本应该是这样子的 而且这还只是一部一百页的册子……如果按上图那样排列的话光是第一页就要占半张纸了……可想而知如果是十页的册子又该是怎么个情形……如此看来宋代人在做这类小件册子时一般是不会把画面裁成一寸七见方的,否则的话光是一张白纸就够令人头疼的了……因此上可以推测一下,他们多半是把画面裁得稍宽一点以便使整个画面的视觉效果更协调耐看些,同时又保留了两宋“尚意”的书风特点——这一点在米芾等人的作品里尤为明显 总之不管怎么说,既然有“尺幅”这个概念存在,那么就证明古人对于这一问题是有清醒认识的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自己的作品的完整性及美观性.
顺便一提,最近刚读完日本学者永田英正先生写的《中国古纸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参考文献: [1]陈洪绶. 韩湘图卷[A]. 故宫博物院编著. 故宫名画录(第三集). 北京:紫禁城出版有限公司,199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