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厌书法多宝塔?

佘芸琳佘芸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被历代书法家奉为楷书“法帖”,是初学者学习的标准范本之一;北魏智永禅师的《真书千字文》也是学习楷书的经典范本,流传甚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是行书和草书的代表作。这些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至七法门帖”。 唐朝时期,为了统一文字,制定了标准的字体——楷体(或称“唐楷”),其代表有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作品。

北宋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卷》、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以及蔡襄的《自书诗帖》等都是墨迹中的精品。此外王铎的《拟山园帖》、董其昌的《昼锦堂记》也都极具收藏价值与艺术价值。

明代后期,书法风格发生了变化。在追求传统与创新中产生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佳作:如董其昌的行草书《草书诗稿》潇洒自如,文征明的行书小楷《醉翁亭记》清秀俊丽;张瑞图的狂草书《临怀素自叙帖》笔法豪纵;徐渭的狂草《应诏作百寿诗册》奔放飘逸……这些书法作品都被誉为“神品”、“妙品”甚至“鬼品”了。

清代前期,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书家,以“四王”为代表,他们推崇晋唐法书,提倡“中和之美”,使书坛又进入一个沉寂期。但到了清末民初,一批有志于改变书坛状况的人,开始进行探索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大家。

其中不乏一些作品成为了后世学习书法的范本。例如邓石如所创的隶书,对现代汉字的书写有很大的影响;康有为首创的草书“狂草”体,至今仍在流行和使用着呢!而吴昌硕的篆书则将金石篆刻之笔法运用于书法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近现代以来,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步伐没有停止过。从书坛领袖到书法爱好者都在不断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及创作理念,努力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来。

优质答主

1.“厌”字,繁体为“厭”,“厌”字的字形结构及演变如下—— 可以看出,历代的《多宝塔碑》中的该字与繁体的“厌”同形; 而今人的《多宝塔碑》则作“厭”。 我觉得这是因为当代人觉得繁体中文字形复杂、笔划繁琐,所以简化了这些字,但并不像简化的“字”那样简单随意地把繁文简化得仅取一半(比如,把“字”简化成“子”),而是保留了繁文中重要的部分。

2.“烦”字,古代写法是“煩”或“緐”,现代简化的是“烦”。这个字从字体上看也是异体字,并且也有变化,请看——“煩”—— 繁写的“煩”有六画,而俗写的“煩”只有四笔—— 但“煩”在唐代也写作“煩”,可见这字还是有所发展的呢! “烦”现在作为“繁”的专用字之一,其本义就是“烦劳”和“麻烦”……

另外,唐朝以后还出现了另一个简化的异体字“繁”,见下面图…… 这个“繁”的字形比前面那个更简化一点,到宋代时又变成了“蘩”,元代开始通行“蘩”。此字在现代简化字字典里也被归入“繁”字内,即简化字“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