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怪体书法?
谢邀! 所谓“怪体”,顾名思义是指字体的构成很怪异、生疏,一般没有现成的书法理论能够解释或说明其来历和意义;或者即使有某种近似的说法来解释,但都显得牵强附会或是根本站不住脚。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然,如果被某位高人一眼相中而悟得其中三昧另当别论)——就像当年吴道子画佛像时,因为没有人懂得他为什么要那样去画一样,后人只能猜测而已。因此这种字体也就被称为“怪体”了。
要了解怪体的由来,必须从它的源头开始说起……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种被称作“二王”的书体,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书风,是中国传统楷书的集大成者,至今仍为人们学习楷书的主要范本之一。 到了隋朝以及唐初阶段,受“二王”的影响,楷书又演变为“欧、颜、柳、赵”四大家,成为后世学书者的主要方向,而“二王”的地位也逐渐下降,直到明朝末期才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是不管如何改变,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每个字都是由点画构成的,而点画的形状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如我们熟悉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里“九”“成”“宫”“醴”“泉”等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上下结构或上右下左的结构,只是个别笔画略有增减罢了。而颜真卿《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里的“多”“宝”“塔”也都是左右结构居多,只有个别的才特殊些。至于赵孟頫的《胆巴碑》就更不用说了,除了个别偏旁部首与以前不同外,整篇大字几乎找不到一个生僻的字。所以这些字帖在练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掌握,只要把他们的结体和用笔方法吃透,再加上自己的揣摩,那么最终写出“欧、颜、柳、赵”的风格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不断进步,新的词汇不断涌现出来,这就使得一些新生的文字不得不出现,而这些文字与以往的书法系统大不相同,以至于无法套用原有的书法体系来完成它们的书写过程,于是它们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所谓的“怪体”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所知道的怪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以拼音为主。这类怪体一般都是根据英文单词的发音特点而创出的,主要是将字母按照一定的笔顺规则排列组合而成,并且通常采用连笔写法来进行书写。比如用英文字母“YTWHXHJ”作为骨架进行穿插组合而成的“雅图黑体”,虽然看起来比较像现代草书,但其实却是以拼音为主的一种怪体。
二.以数字为主要内容。这类怪体主要是利用数字的特点将文字按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然后再加入一些符号或简化的汉字元素加以烘托,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书法风格。例如“099863147”这个编号就是由四个数字组成的,它是由“一九六三年”加上“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这两个词的首字母缩写结合而成;还有“2B525DBSNQRVW”这一串代码则是模仿电脑键盘上的键位进行的排列组合,其中的“SB”是汉语“傻×”的拼音首字母缩写,而“SNQRVW”则是一句骂人的话,由此可见创作者的良苦用心了… 此外还有一些是以阿拉伯数字为中心然后配合一些其它元素的怪体,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以上这两种情况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两种怪体形态,其余的还有诸如汉字变形加英文缩写之类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