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雾层分为几种?
翡翠的雾,分三层,第一是皮壳,这个比较好理解。第二是雾,这层的雾很淡,像薄薄的云彩,第三才是水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水头短,水头足之类的。 这里要讲一下,并不是所有的好翡翠都有水头和雾的,比如玻璃种,冰种,这些品种里面有很多品质很好的,但因为是单晶颗粒构成,所以没有雾和皮壳。而糯种,有皮壳,有雾,但是多数比较浑浊,透明度不高,因此往往被人忽视。 那么为啥有好多的东西是没有雾的呢?
因为形成这样东西的环境不同嘛!比如说木那矿,它里面含铁量多,生成的翡翠会有皮壳,而且会有一层薄雾,但是如果是后江矿或者马料形成的翡翠,一般是没有皮的,因为它们是在火山喷发之后,在河流里面聚集而成,没有堆积成岩的过程,当然就不会有一层“皮”了。
很多人都说,有皮是好,可以判断产地啊,实际上真的没必要这么纠结于是否带皮,因为无论有没有皮,里面的结构都是翡翠的晶体颗粒,我们称之为“翠”,而表面的一层,由于受到矿物晶体之间的间隙影响,结构会变得松散,我们称为“灰”。因此好坏的判断主要是看内部的结构,即是否“翠”,而不是看表面的“灰”。如果表面那层灰影响了美感,我们可以通过打磨抛光去掉,所以真正有意义的判定标准是看内里的结构,这才是决定价值的关键。 但是如果你买的是原石,那就要另当别论了。很多原石是有皮又带雾的,这样的原材料价格一般都要比没有雾的原石要高一些。这是因为原石的雾是评估它的种水和颜色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还有光照、敲击等),尤其是那些带有紫色雾的原石,经过加工制成成品以后,会出现满色的效果,因此这种材质的原石很受消费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