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雕佛像从什么朝?

皇甫秦域皇甫秦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雕”字在古文字中上面是“工”,下面是“刀”。所以,“雕”字的本义就是雕刻之意。那么也就说明,至少在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雕刻技术。 至于“木工”的概念就比“雕”要广义得多了,在古代“木”其实是一种专指,它的意思是指木头做的器物,我们现在的汉字里这个“木”其实就是“未”的古字。所以,狭义的“木工”其实是制“未”之业的人。不过,这里说的木工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木工,而是指把材料经过加工打造成形的人。

到了周代(公元前10世纪—前771年),“木工”的概念开始细化,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梓匠”。《礼记·檀弓下》里有记载了关于梓匠的种种行规,可见当时梓匠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 “画工”这个概念出现在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以后的文献资料中,指的是绘画工人。当然,画工也分很多种,有画仙人的,有画鬼怪的,也有画人物和花鸟的。 除了以上五种行业的人被称为“工匠”以外,还有一类人也被归入工匠之列,这类人就是“漆工”。因为古代油漆主要用胶、漆树液等天然原料制成,有黏着性并且干燥后形成坚硬的膜,因此常被用来做防潮、防腐处理或者修饰器具表 面。漆工就是在漆料中加入颜料,用漆器制作器具的一类工匠。

顾世风顾世风优质答主

从中国木雕佛像的传入及存世实物看,木雕佛像的产生不晚于石窟寺的开凿。木雕本就源自中国的原木文化,中国各地皆有优质木料,木雕佛像的产生有原料优势,同时还有技术和传统工艺基础。然而,近六七百年来,战乱频仍,佛像毁损严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存世木雕佛像十分稀少,使得木雕佛像的年代鉴定较难。有的木雕佛像,虽有题记纪年,但存世流落,仍考订困难。

近几十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甘肃,以及北京法门寺、吉林省集安县好太王碑下、辽宁沈阳新乐遗址等地,陆续都有实物出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法门寺地宫、集安好太王碑下分别出土了制作极为精美的唐代木雕佛像和高句丽时期的大型木雕,为研究中国木雕佛像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从这些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木雕佛像来分析推断,木雕佛像在隋唐以前就已经有制作了,到隋唐时期,木雕佛像制作更加兴盛,但传世的实物太少,存世较多的木雕佛像仍以宋辽金为主。

从这些实物的雕刻工艺看,早期木雕佛像的制作多以整体圆雕为主,表现手法写实丰富,造型丰满端庄,刻工圆熟流畅,形象生动逼真,木色光莹,质地坚密。随着社会的发展、雕刻技艺的进步和人们欣赏水平的变化,木雕佛像的制作转向以浮雕为主,线刻为辅的造型手法,同时在制作时,为了充分利用优质木料,多采用拼木造型甚至分块雕刻后再粘结上彩等综合工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