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谁是第一名?

相昭相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如果评选中国历史上第一书法家,我选王羲之。如果评选当代中国书法家第一人,我选赵孟頫。但假如评选近五百年来书法家第一人,王铎的排名会高于赵孟,而赵少师居末流。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呢?且听本人慢慢道来。 首先要明确一点,评价一个书法家不能以他书写的字形来判断。如果评字形,欧阳询的字不是正方正方的吗?何如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字不是一直笔一横画的?可他的字又为什么比欧阳询的要好? 判断书法家水平高下的唯一标准只有一项——作品的质量(这里指书法作品的水平) 高古的书法家如二王、李斯、钟繇等人的作品已经散失,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他们的碑刻拓本,这些拓本的保存状况也普遍不好,而且距离我们年代越远,他们作品的可读性就越差;宋元时代的书家如米芾、苏轼等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但即使如此,我们也能通过这些古人的“墨宝”大概评判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了。 王羲之自然是不待言的,其地位在书中几乎被捧到了极限。

其次我们要谈谈“书圣”王羲之。有人说因为他的字写得好看,所以才叫“书圣”。如果真是这样,那“书圣”二字可以改为“模帖圣”了。 王羲之之所以被尊为书圣是因为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这个境界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无法超越”。 清人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评价王羲之称:“先生之书,妙绝一世。”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兼书法家朱彝尊也说:“唐人行书第一妙品,以论笔法书体,当推王羲之《兰亭序》。” 明代书法家梁辰鱼甚至说:“《兰亭序》虽无定式,然自是世人法帖中之祖。” 此话有点过分,但足以说明王羲之一生的书法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说到王羲之的行书,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兰亭序》;而谈到他的楷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寒食帖》。事实上,《兰亭序》固然是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但他的另一件行书代表作却长期遭到人们的忽略——《伯远帖》。 这件作品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因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 倘若认真比较这二王先生的行书真迹,我们会发现《寒食帖》笔画较为粗犷,结字相对自由随意;而《伯远帖》则显得字字严格,笔画精细。 正如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评论王羲之的行书所说:“逸少之行书,所谓‘意在笔前,潇洒流便’。” 所以从质量上来说,我认为《伯远帖》要高于《寒食帖》,至少可与《兰亭序》并列。

既然提到王献之,我们顺便谈谈他的父亲王羲之一生最重要的两件作品。一件是大名鼎鼎的《兰亭序》,另一件便是这父子二人的合体之作——《道旁帖》(也有人认为是王羲之作的《新亭雨霁诗》) 现在《道旁帖》上有南宋理宗皇帝赵昀的题跋,可见这本书曾被收入内府,是宫廷收藏的书画作品。赵昀还就这篇作品中的两行字作过题识和圈点,可见他对这件作品也是相当欣赏的。

胥翠娟胥翠娟优质答主

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摆脱了隶、楷、草混杂的成分,行书成就最大,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流传至今还有临摹本,后世几乎没有人可与王羲之相争,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羲之书法传内不传外,王献之深得家传,也精于行草。

颜真卿的“颜体四雄”之一,他的楷书一改王羲之的风格,创造出新的体势,开中国书法史“尚法”阶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柳公权的“颜筋柳骨”一词可见其书法成就,与颜真卿齐名,并称“颜柳”,颜体刚劲浑厚,柳书锋芒毕露,刚健遒劲,世称“柳骨”,其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劲,自成“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金刚经碑》、《神策军碑》。

欧阳询的“欧体”行以骨取胜,世称“欧体”、“欧书”,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其楷书法度之严,笔力之险,世无所匹,人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赵体取法圆转流丽,世称“赵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