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的钱币是什么意思?

宣铮铮宣铮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钱币”这个概念是个历史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境内流通的货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历史上绝大多数(除明、清两代)时期都是使用“中国钱币”的概念。因为,这时我国的疆域大致就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而明、清两朝是我国领土面积最大的两个朝代(满清时我国领土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所以这两个朝代使用的铜钱,当然属于我国古钱币范畴了。

但自明代中后期开始到清代,欧洲殖民者开始在亚洲和非洲大量掠夺土地和资源,西方列强们入侵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在亚洲、非洲等地,原由中国所属的土地和领海,被西方列强侵占,或沦为他们的殖民地,这些地区所发行的货币因与我国没有直接的历史联系,故不能算作中国古代的货币。

近代之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及清朝末年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我国国土半壁江山沦丧,列强在我国设立的殖民政府,所发行的纸币,因与我国没有历史渊源,且质量低劣,深受其害,为众所厌。人们逐渐用“人民币”代替“中国钱”的概念,作为国家法定货币来使用。从此“中国币”变成了“人民币”。

代梓杰代梓杰优质答主

中国本土的钱币有“通宝”、“元宝”、“重宝”等。通宝、元宝是北宋以后各朝钱币上常见的用语(极少数唐代钱币上也有),如开元通宝、建炎通宝、乾隆通宝、元丰通宝、元佑通宝等。

对钱币上通宝、元宝、重宝的字源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在《元和国计薄》上已说得十分清楚。唐宪宗元和年间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在元和十四年(819年)前后,宰相裴垍、度支侍郎李巽曾先后向地方州郡发出通知,明确解释了钱币上通宝、重宝的字源。该通知大意是:唐朝的货币一贯重有四斤八两,每斤的市价超过了两千钱,如按此计价,一贯钱应作9600钱计。因数大不便计价,故由中央规定通宝一贯作3000钱计价,重宝一贯作5000钱计价,这种计价方法由唐朝中央强制执行,使各地依此标准计价流通,以缓解中央财政困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