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款是什么时期的壶?
看到很多答主从各种角度来分析这个“中国紫砂款”,其实这是个概念上的认识错误。 “紫砂”是一个混合了地质学与工艺学名词的新兴产品类别名称。 简单地说,“紫砂”就是含铁量较高的粘土质粉砂岩,属沉积岩的一种。由于这种岩石多呈紫色或棕灰色,所以在工艺领域普遍称为“紫砂”。 在江苏宜兴地区,这样的岩石和矿石非常常见且储量巨大。因为富含铁、锰等元素,所以矿物色彩丰富多样,有的呈现紫色,有的是红色的,也有的是黄色的,还有绿色以及棕色甚至黑色的,不过最经典的还是那抹淡雅的银灰色的,正如传说中的西施泪染过的颜色一样迷人——这就是紫砂壶最为经典的原矿色。
“紫砂”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年间的《茶谱》中——“紫砂壶,制之精巧者,杯之大小如枣栗,壶之高低大小如桑椹,取其式易,取其用宜。又曰:壶供春所造,盖轻妙可爱。” 这里提到的“紫砂壶”,毫无疑问就是指现在所说的“紫砂”。后来清代张寅治所著的《茗壶图录》中也出现了“紫砂壶”的字样,所指也应该是指现在的“紫砂”。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现在所说的“紫砂”已经是一种陶泥了,而明末清初的“紫砂”指的是一种瓷器,其制作原料是一种含铁量极高的高岭土-石英砂岩石英瓷土。 为什么这里一定要强调含铁量高呢?这是因为只有含铁量高的瓷土才能烧成类似紫砂的色调和质感。而那些含铁量低的瓷土则只能烧出通体白皙晶莹的器皿。至于那些连铁分子都没有的原矿泥土,当然是不可能烧制成具有厚重感的紫砂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