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杂志有收藏价值吗?
1980年,《读者》第一期的发行量为40万册;到第二期,发行量已经直线上升到203万册!《读者》迅速成为当时中国最畅销的期刊之一。1985年至1987年,每期《读者》的发行量都超过千万册;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每月的发行量已高达两千万册。 这样的数据,放在今天恐怕无法想象。但就是在那个纸媒辉煌的年月,这种发行量对于一本刊物来说,似乎又显得微不足道——那时全国一天的生产力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每一个城镇和乡村都有书店和报摊,只要你想买,基本上什么书都能买到。作为一本普及型的文摘类期刊,《读者》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广泛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读高中。学校周边几十里内没有书店,只有镇子上有几家卖旧书的,所以每次去都要“巨款”,大概五块左右才能买到的杂志。记得有一次跟爸妈去兰州,他们带我去买《读者》,当时记得到达一家书店时,发现那一期的《读者》还没上架,工作人员正在翻箱倒柜找未销售的杂志,可见其发行量之巨大。
后来上了大学,我所在班级上有个新疆同学,他每次过节都会捎来家乡的特产,其中就有《读者》,那时候我觉得这本期刊真的堪称无价之宝。 毕业后,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往返于甘肃、新疆两地。每次乘车或乘火车,我都在想,要是能有一本《读者》就好了,可拿出来看,也可用来打发时间。但是,我始终没有买过。因为我怕自己一旦有了,就会很珍惜,舍不得再翻开。其实《读者》对我来说,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