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都有什么瓷器?
成化时期历时23年,在明宪宗的治理下,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官窑生产也达到了鼎盛时期。成化青花在明代享有盛誉,其成就并不低于永宣青花,历来有“宣青”“成汝”之赞誉。
成化青花器物造型规整,制作精致,造型优美圆润,清秀典雅,玲珑俊巧为其主要特征。成化青花胎体较薄,通体施釉洁白滋润,釉面有隐裂的细纹片,抚之有玉质感。圈足一般都较浅,俗称“浅底足”,成化青花瓷,一般底足不书款识,但亦有少量六字楷书款识的。
成化青花青料采用的是江西瑞州上高县产的陂塘青,又名平等青,由于其发色浅淡,不够浓艳,影响了纹饰的表现力,为此,绘画时加大苏麻哩青勾勒的花纹线条,弥补了用陂塘青料填色不够艳丽的缺陷。成化青花呈色浅淡、清新、含蓄、优雅,由于对青料研淘精细,使成化青花的呈色稳定、浓艳、晶亮、鲜丽。
成化民窑青花瓷呈色亦较为淡雅、清丽,但与官窑相比,略有不足之处;其发色有深有浅,也有平涂、晕散现象,笔法不如官窑精细,造型、纹饰比较粗陋。
成化斗彩是该朝瓷器之珍品,品种有30余种,造型规整,胎薄釉润,色彩鲜丽,图案清晰,堪称绝妙。其纹饰精美绝伦,以绘画为主,鲜红、艳绿、葡萄紫等色彩艳丽,填彩准确,填彩多不及边,色淡而匀净,给人以清雅之感。成化斗彩以其工艺技术、装饰风格独辟蹊径、别具一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名副其实的斗彩之冠。成化青花、斗彩瓷器都未署有年款。
成窑的“姹紫”,色如婴儿的嘴唇,俗称“娃娃脸”,是成化斗彩中最有特色的色泽,有“姹紫人间稀”之称。它与宣德鲜红釉、永乐甜白釉、五彩同样被誉为我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杰作。
此外,成化釉里红也是名贵品种,器物有高足杯、碗等,其色泽鲜明,红中带紫,红而不艳,光润明亮,历来为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珍品。
成化五彩是在宋、元釉上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烧造技术日臻成熟、提高,纹饰图案简练明快,五彩浓重,鲜艳灿烂,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成化的仿古铜釉瓷亦有烧造,但数量较少,其器大多为文房用具,如笔洗、笔架山、盖罐等。
成化朝历时23年,从出土的成化二十二年墓葬资料看,成化官窑制品与宪宗后期的官窑器物特征吻合,在制作和工艺上无多大变化,可继续使用。
成化朝御窑厂除了烧制宫廷使用日常生活用器外,也烧制文房用具,如笔洗、笔架山、盖罐等。所烧制的器皿以小巧玲珑、胎薄体轻著称于世,大件器物极为少见。所见器皿有炉、盘、碗、杯、碟、盒、盖罐、军持、梅瓶、天球瓶、折沿盆、高足杯等,常见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红、三彩、洒蓝釉、豆青釉、孔雀绿釉、瓜皮绿釉、白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