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有多少个书法家?
在书坛,邵阳的名字鲜为人知;但在书法界,“邵阳现象”却备受瞩目。 作为全国16个老地级市之一,尽管经济总量在全省垫底,但书法创作在全国位居前列——据《中国书法》杂志社统计的数据,20年来,来自邵阳的书法家在全国各类展览、评比中获奖入展达749人次,其中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展事83人次(含提名),居湖南全省之首;获奖21人次,仅次于长沙和岳阳两地的33人次与株洲的25人次。
如此骄人的“成绩单”,令许多业内人士啧啧称奇。 “邵阳的本土书法家非常活跃,实力又很强,而且在全国各大展事中都有出色表现,这种现象实属罕见!”中国书协副主席、湖南省书协主席鄢福森说。 一座小城能诞生如此多的“国字号”书法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然而,事实确实如此,“邵阳现象”正成为当代书法史的一段佳话而被不断传颂。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批年轻的邵阳籍书法家迅速崛起于书坛,他们以勤奋和才情在书艺之路上一骑绝尘,并迅速成为中国书坛的中坚力量。这些书法家或成名于全国大展赛,如罗祥文、黄仁龙等;或在书法研究上颇有建树,如曾翔宇、邓立强等;或以草书见长,如刘绍鸿、王忠勇等;或以篆隶为长,如邹致君、陈胜堂等……
在这些实力派书家中,有18位先后进入中国书协主席团,他们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审美追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活跃在中国书坛的邵阳籍著名书法家多达30余人,占湖南省总数的二分之一左右,占全国的七十分之一以上。 邵阳书法家为什么会出现“抱团式”发展?
首先当然是地域因素的影响。邵阳县人周俊杰曾任中国书协第二、三届主席,他对家乡书法人才辈出有着切身的体会:“我从事书法工作半个多世纪,发现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出自邵阳。”事实上,邵阳籍人士在中国书坛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由来已久。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四大书家“邵阳四老”——李炳南、李锋、杨忠道和刘文华,就是邵阳土生土长的书法家。
除了地域优势之外,当地书法家的成长更离不开名师指路。邵阳历史悠久,文脉绵延,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早在唐代就出了李渤这样著名的书法家。到了清代道光年间,更是出现了以欧阳节、王良卿为代表的“阳湖派”,他们传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后世的学术思想和艺术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这一历史脉络看,今天的邵阳书法之所以能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与明清时期形成的“阳湖学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邵阳地处湘中腹地,交通相对闭塞,但这里却是文风鼎盛之地,历史上涌现了众多文化名人,他们以各自独有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湘中南地区的文艺生态。
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为当代书法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湖南省获中国书协表彰的正国家级专家共17名,邵阳占了4席,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地市。 “如果说‘邵阳现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那就是重视民间培养,注重师承关系。”资深评论家孙天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