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神书法好吗?

那家玉那家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得从古代人怎么祭祖说起。 古代人在祭祀前有一个很盛大的仪式叫“斋戒”,要沐浴更衣,断绝饮食,以表虔诚和敬畏之心。《左传·庄公三十一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鲁庄公三十二年夏天,齐国大臣崔杼率军攻入都城临淄,杀死了齐景公,立悼公为君。

随后又杀了鲁国使者,于是鲁庄公兴兵伐齐。在两国军队即将交战之际,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鲁庄公派大夫申丰、徐夷如去祠祖庙,结果两人因过度恐惧而晕倒在地,无法完成祭事。按照礼制,这种时候必须由身强力壮的人来代替他们完成这项任务才行。可是,当时除了这两个晕倒的使臣外,还跟着一批人,这些人要么年龄太大要么身体太弱,都没法替代两位使臣。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南郭孟父的老者站了出来,请命代行祭事。

庄公问:“您多大年纪啦?” 南郭老答道: “我八十多岁了!” 庄公说:”这么高龄了,能胜任吗?是不是故意推脱啊?“ 老者解释说自己身体虽然老了,但脑子还是很清楚的,而且自己平时也总是斋戒祭祀,所以才能接受这个任务。庄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到了祭祀现场后,只见南郭老神情自若,举止得当,完成了整套仪式,让鲁国军队得以安心出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件事传到齐国会让人笑掉大牙吧?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居然敢去代替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使者进行如此重要的祭事活动,也不怕遭天谴么? 其实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古人认为鬼神是存在且可以影响人间的,所以想要获得鬼神的祝福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制度,否则就会遭到惩罚。那么,既然鬼神都是存在的,那么南郭老的八十大寿会不会就是他的“头七”呢? 在古代社会里,人们对于生死轮回鬼神之说深信不疑,这给他们的行为赋予了某种神秘色彩。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古人在面对鬼神之事时会显得格外敬畏了。

其实南郭孟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敢于挑战鬼神权威的人。在他之后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汉代的梁鸿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之一。他因为不愿屈服于权势而被贬至吴县(今苏州)当县吏,后来他辞官不做回到了家乡,与妻子共同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生活。然而,他却因此而闻名于世。

南郭孟父、东汉隐士梁鸿等人之所以有如此的魄力和勇气,是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有着坚定的信念与信仰:鬼神固然可怕,但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天地之大,唯有德者居之! 所以他们会冒着天谴和风险去做他们自认为正确的事情. 如果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说的话,我觉得这些古人的做法未免有些迂腐可笑甚至愚蠢之极;但如果将目光放长远一些就会发现他们并非毫无道理可言……

优质答主

我不懂什么书法,但是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我想到了《红楼梦》里薛宝钗写的“杏帘在望”诗,就是林黛玉评价为“字字双勾,处处点墨,竟有人认得。可见大家规矩,又是女流,所以词句不用风花雪月,用‘杏帘’、‘稻香’,极是新鲜工整,的确有大家风范”的那首。 我想,曹雪芹之所以选宝钗来写这首诗,是因为,她是一个“举止大方”的女子——这是作者对她的正面描写;而“举止大方”的意思就是能写诗(其实也不能全怪她),也能写得一手好字——“句句双钩,字字双行”也是作者对宝钗这手字的正面描写的。 我认为,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宝钗的诗写得很好,她的字也很漂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