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鲁书法好吗?
对于“当代书法史,宋伯鲁当有一席之地”的结论我是非常赞同和认可的。 说一个关于宋伯鲁的小故事吧。2015年我初到北京,投奔在碑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友人。他热情地接待了我,还带我游览了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其中就包括琉璃厂、孔庙和国子监。
国子监里的文物陈列馆已经闭馆装修了一段时间,我们当时去的时候还没有开馆。就在门外转了转,正好看到有工作人员在清理院内的杂草和一些建筑装饰。朋友是这方面的专家,就饶有兴趣地和清洁工聊起来,看他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其中一个工人说,前两天在翻修一处台阶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残砖断瓦和一块石碑,上面似乎刻着字,不过已经看不清楚了,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就堆在院子里了。
朋友大喜过望,立刻让工人带他们去看。果然如工人所说,在一处墙角处确实堆放着一些碎砖残石,还有一块石碑被横放在地上,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两人将散落的砖头拾掇到一起,发现这些砖块大小一致,呈长方形,表面平整,没有纹饰,应该是清代或者民国时期的官窑制品。
在石碑的一角有几块已经被砸掉的砖头,用放大镜一看,原来这里有一段文字,虽然风化严重,但是还能勉强辨认出来。 “同治五年六月立”几个字样跃然纸上,再根据上面的年号推断,这块石碑应该是在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竖立的。而石碑上那些模模糊糊的字迹则是篆书体“孔庙重修大成殿记”,虽然无法完全辨识,但是还是可以确定这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于是,两个人又小心翼翼地将石碑搬回陈列馆门口,摆好位置,方便日后研究。
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不难听出来,这个工人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但毕竟长期工作在孔庙和国子监里,对古代建筑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也能一眼看出这块石碑的不凡之处。所以可见,即使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有很多像这位工人一样的人,对传统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孜孜不倦地在继承和发扬它。我想这就是国子监的魅力所在吧,也是所有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