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字体历代书法?

竺尔勤竺尔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汉字历史演变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其形成和发展与汉语的发展变化是一致的;同时又随着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汉字的字形结构分为五个基本要素:点画、偏旁、部首、字底和字旁等。这些基本元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组合出新,形成了众多的汉字形体。因此,在汉字系统中,无论是单字数量还是合体字数量都相当惊人——仅《新华字典》中的单字词就有5000个左右,而现代汉字中已有6万个以上的单字了! 二、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等坚硬材料上的文字称之为“甲骨文”或“契文”;周代则称之“金文”“钟鼎文”。它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形态,也是研究古汉语及汉字的源头文字的重要对象。 “甲骨四堂”之一罗振玉曾说:“由文字以考史事,自汗简以来无间言;然欲由史事求文字之源流变迁,则非由出土之实物求之不可矣”(1937)。由于甲骨卜辞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使得人们对甲骨文中所反映的殷商社会历史情况有了较为清晰、客观的认识(如年代、制度和文化等);对汉字起源以及从原始状态逐渐演变为成熟体的过程也有了更为明晰的了解,同时也为后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篆书 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小篆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正体字。 秦末汉初,民间流行一种形体比小篆简省的字体,称为“隶体”。隶书出现以后,逐渐代替了篆书,成为天下通行的文字。

东汉末期出现了草隶,即草书。

西晋时产生了一种风格奇古的新体,有“正草书”之称,后世称为“章草”。

东晋兴起了行书、楷书。

今存《石鼓文》是刻石文字中的优秀代表,为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刻石文字,共十篇,记载了秦穆公率领军队会合诸侯于汧渭之间举行典礼的事。

《泰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巡时所为。原石已佚,明蔡云《东观余论·泰山秦碑》载:“始皇东游至泰山,诏令左丞相李斯作铭并书。李斯乃取史籀大篆, 抑扬而尽得古人法”,故又称“小篆”。

《琅琊台石刻》是秦二世元年(前209)东巡琅琊台的刻石。原石已佚,清万经编《分隶偶成》著录有石拓本,并说此系李斯所作。

《峄山刻石》为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登峄山时所立的石刻,相传为李斯起草的。原石早已湮没,明万历间内府有一拓本流传。 四、魏碑 北魏时期,汉族人受到鲜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创造出了一些具有鲜明的民族化、个性化的审美特点的碑刻。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大多用方笔,结体舒展自由,有劲有势,被称为“魏碑”。

五、唐代楷书盛行,其中又分"欧体""颜体""柳体" "赵体"(赵孟頫)四种。

六、宋代书法重意轻法,苏轼提倡“尚意”,黄庭坚主张“意匠”(《山谷题跋》),米芾提出“刷字”的观点,赵孟\倡导“复古”。

七、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书法综合诸家,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他擅长真、行、草书,笔法遒丽,用笔精致,被推为元初书坛领袖,有“元人冠冕”(沈德符《野获编》)的美誉。 八、明代书法承袭宋元余绪,注重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九、清代康雍乾三朝书法成就最高,出现了“康有为”“邓石如""吴昌硕""赵之谦”“傅山’‘王铎'’张裕钊’’康有为‘’于右任''林散之'"毛泽东 ’’王羲之“”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家及作品。

扶玥雯扶玥雯优质答主

你问的是“历代”,我答的也是“历代”(这算不算重复啊……) 不过我要说的是,这个问题的定义有问题了。 “书法家”和“书家”是两个概念嘛!

《中国书法史》上写得很清楚了—— 唐代以前的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唐人则是以书体为风格的区分标准进行分体的;宋人讲究的书风;明、清时期的书家和流派更多;到了现代,就更多了。 每个时代的书家都有他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的字体往往就是这个时代最主流的风格。

当然,有些书家不是那么严格意义上的这个时代的人物,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或独特之处,但他们在那个时代并不出名,所以不能代表他们的字是这个时代的风格的代表物之一。比如怀素、文征明等人就是这种情况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