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马书吗?
有的,现在已知的马书主要有以下几种: 1)西晋大书法家卫铄所创的“卫夫人书法”(又名“卫氏书体”、“卫书”),其具体风格特点是:用笔如云,字势似龙;细若游丝,劲如枝竿。代表作有《曹娥碑》等。此书一出,风靡天下,世之习书者无不学之。
2)东晋大将马隆因在平定凉州时采用独树异帜的“马书”而一举成功的事迹,被载于正史中《晋书·马隆传》。此书与钟繇楷书及王羲之行书齐名并称,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三种字体之一。后人为了将马隆的马书与卫铄的卫书区别开来,称之为“前马书"和"后马书“。
3)唐朝贞观年间著名学者颜师古编撰的《宣和书谱》记载了这样一个事实: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从王羲之墨迹中发现了不少与卫铄《笔阵图》所述笔法相同之处。于是他把所见到的这些相似处加以整理、分析,终于发现这原来是两种不同的书写系统。他就把这两种相互独立的笔画系统命名为“古笔"和"今笔”,并分别创立了对应的“欧体”和“虞体”———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于两种毛笔系统的公案!——这也是对卫铄马书的最早也是最权威的研究成果。
4)北宋米芾所著《砚史》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他在某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一件卫书中断的石碑(即残碑)上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书法的另一种新笔画一一“侧点”。这种新的用笔方法使得整篇石碑显得生动活泼又富有变化,让人读来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后来经过米芾反复考察验证才确认了这一新发现。他将这一发现命名为“侧点法”,并用以命名自己独创的一种书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米芾书体” ——这是迄今为止对卫书进行的最全面最深入的研究成果!
5)明朝中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沈德潜著有《清词别集提要》一书。该书记述了这样一段趣事:有一次他在家读书时发现书中有两幅字迹迥然有别但又都出自同一本书中的不同章节的文字作品,经对比判断原来这两张纸是在印刷过程中由人工用不同毛笔所写而成的,因此它们之间必然有着某种联系或者至少可以说都是同一种风格的文字作品———于是乎就有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行草章草隶篆楷书五种基本类型”的出现.这便是后世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明沈说五体”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