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尽书法作品?

尚琦璇尚琦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尽”字,在书法中一般有两种写法。 一个是左边的“尽”,右边不是“犬”字头而是一个走之底(即现行简化字中的“尽”的繁体);另一个是左边的“古”旁换成右边的“告”。两个字的读音一样,都是jǐn,但这两个字的不同来源导致了不同的书写方式,我们通常讲左边的这种写法叫“古体尽”或称“告尽”,右边的写法叫行楷“尽”、行书“尽”和草书“尽”等,现代汉字一律改为左边那个行书的“尽”。 “尽”作为动词时表达到极点之意,如“用尽”、“想尽”等等。

1-1. 颜真卿《争座位帖》局部

颜真卿此作结体方正,笔画粗壮有力,字形舒展大气,有雄浑苍劲之气度。这是颜氏52岁时所书,也是其传世著名行书代表作品之一。“与物无忤与人无争处其中者惟仁与智而已矣”,此语见于宋代苏东坡评价此文的文字当中,而“争坐席”之事也确乎反映出李通判之刚直不阿的性格品质。

1-2.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张旭被称为“草圣”,他的狂放不羁性格和他那些令人叫绝的狂草作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爱喝酒,喝多了就发狂,拿笔在纸上乱写,往往能写出好作品来。这幅作品虽然以草书写成,但在章法上却是十分规整的。“吾师道于言,奉教得无为,开意莫过醉,酒酣天良辉。白光射轩户,众宾奔翠微……”这既是张旭对诗歌的理解也是对人生的感悟吧!

1-3. 王羲之《兰亭集序》节选

王羲之为东晋大书法家,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被历代书法名家尊为“书圣”。王羲之在书法上的主要成就在楷书和行书方面,其代表作有被后世誉为我国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以及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楷书的《黄庭经》……可惜这些经典之作已经失传了,现在我们所见的《兰亭集序》是传为唐太宗李世民所临写的字帖,当然真伪难辨无从考证了。

2-1.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

唐朝初年的楷书名家,其与欧阳询、虞世南并称为“初唐三大家”。由于他博学多才,所以除了成就很高的书法之外还在文学等方面有所建树,而且他在政治上也大有作为。因此有人说他是“文武全才”。

隋至初唐之时盛行一种叫“今隶”的书体,就是我们现在习称的“隶书”,这种字体继承了汉隶的风格特点又融入了楷书的笔画特征,既庄重又飘逸,非常漂亮。《雁塔圣教序》即为褚遂良所书(一说出自褚遂良手下弟子之手),该碑立于唐龙朔三年(663年),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2-2. 李邕《李博思碑》局部

李邕小名“宾客”,故字“李邕”,又称“李北海”。他与李白同姓且并称,只是相差了一百多年时间罢了。李邕善诗文,尤以书法见长。其风格“遒崛惊绝”,用笔险峻,结构紧密,且喜在作品中添加自己的诗词歌赋,颇有“宋四家”之首苏轼的风范。该作品原石已失,现仅存拓本流传于世,其书风与《李博思碑》相近似,均为行书中兼具隶意的代表作。

宇文敬博宇文敬博优质答主

这个题目好难啊, 那我就来瞎答一下吧, 这个“书”字可以这样理解-书写(作品)。 “法”字呢就是-方法、规则的意思了。 所以合起来就是如何创作出好的作品或者叫书法创作吧! 其实这问题我觉得可以反过来问更好一点那就是什么样的作品是成功的或优秀的? 答案当然是:有感情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嘛! 情感是什么?当然是人对于事物的态度和感觉啦!所以情感的传达是很重要的。那么怎么表达这种情和爱或者说悲和哀呢?用笔画的轻重缓急去表现呀! 至于怎么安排这些笔画以及怎样让它们更有艺术性那就更讲究了点——比如我们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的笔划粗细变化是不是恰到好处的呢?这就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哟~ 还有,为什么有些字要写繁体?因为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有着丰富的信息量在里面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