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隶书变体书法?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方式与楷书相近,但笔画更为粗壮、舒展,字形也多呈宽扁。由于隶书易于识别,汉代出现了许多书写隶书的书家。 东汉末年,隶书开始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异,形成一种新的书体——章草。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在草书和汉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保留了隶书的一些特点,横画较长且多首尾相背,去掉了隶书的“波势”和“蚕头雁尾”。其字字独立,不相牵连;笔法简省,上承草书之快捷,下开今草之变化。章草因汉代张芝而被称为今草,又因其法不传于世久已绝,故有「章草重光」之美誉!至东晋时,王羲之加以发展,成为今草。 除「章草」之外,另一种隶书形态的变异也出现在西汉时期,称之为「分书」(或称「八分书」)。所谓「分书」就是「分开字体」的意思,因为这种文字的结构较平正的隶书有了明显的左右分散、上下分离的变化;而且,笔划的粗细、轻重也随着字形的需要而不同。同时,「分书」的笔划中开始出现「波磔」,这大概是受到当时民间流行的白描、绘画的影响所形成的吧!
由上面可以看出这两种书体的差异性极大(下图),所以严格说它们不能算是同一个书体。但因为两种书体都产生于隶书成熟阶段,都是「隶书」的异体,所以我们还是把「章草」称为「隶书」的异体,把「分书」称为「隶书」的「变形体」更好些。虽然它们都不算主流的书体,但在历史上都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尤其对于现代人来说,它们的价值更是不可低估,它们是了解传统隶书和现代草书的桥梁,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书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