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形成要多少时间?
翡翠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成矿前期,主要进行岩石的胶结和结晶作用;第二阶段为成矿期,主要是矿物颗粒在晶间或晶体内发生重结晶,生成含翠粒的石英晶体;第三阶段为后生改造阶段,由于板块运动而导致岩浆侵入,破坏先前的结构,同时带来铁、锰等元素进行染色,最终形成现在的翡翠。 每个阶段的时长具体无法估计,因为会影响到其因素太多。但我们可以从已有理论中得出大致的过程。例如张兴礼教授所著《缅甸翡翠矿床》中有提到:“在地质历史的长河里,有无数的物质来源和运移方式,而形成的玉石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进而总结出影响宝石形成的一般要素,即:温度、压力、流体、时间及空问。并且建立了四要素的数学模型。
其中流体的含量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含量过多,则会冲淡溶液中的离子,使得矿物难以沉淀,如果含量过少,则又达不到充分沉淀的要求。找到这个最佳的平衡点,我们才能得到完美的宝石。 张教授的论文《关于宝石形成的若干问题》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并且通过实验得出了成采量与渗透压力之间关系的方程式。 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矿物颗粒越小,形成时间越短,如纳米级的绿辉石,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反之,则需较长时间。矿物的结晶程度越高,形成的时间越长。 当液相中氧化钛的含量较高时,生成的宝石颜色偏黄。当液相中镍、铬等含量较高时,生成的宝石带有色调。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后期的环境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例如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宝石,由于受到岩浆热液的侵入,其中的铬可被溶解进入溶液,然后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尚未结晶的硅酸盐玻璃体中,从而起到染色的效果,这样的染色过程是可逆的,经冷却凝固后就形成了现今我们所知道的色彩斑斓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