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奇石价值多少?
题主说的“寿星”,应该是指“寿星石”吧! “寿星石”实际上是一种水晶,主要化学成分是SiO²。因为含有一定量微量元素Cr、Fe等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如红色(铬云母)、粉色(铁铝榴石)和绿色(翠榴石)等等;另外因含碳而有一些黑色和灰色品种。 其中,绿色品种较为名贵。如绿碧玺(翠榴石)、摩根石(翠榴石与锰钙铝榴石的混合物)以及贵橄榄石(贵橄榄石与钙铝榴石的混合物)等等。
不过,题主图片中的这枚“寿星”似乎并非上述宝石中的任何一种——虽然它很漂亮,通体透彻的粉黄色,看起来就像一块品质极佳的蜜蜡。 但是,自然界真有这么完美的石头吗?我不太相信……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块“寿星”的原石应该是白垩土(或称白膏泥土)经烘烤而成的。这种泥土中往往含有一定的钙质,经过烘烤后部分钙质会转化为碳酸钙[1]并附着于表面,从而形成类似大理石的花纹。至于颜色,则是由于其中含有的氧化铁被氧化而形成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普普通通的泥土烤成这么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呢? 中国自古就有用瓷器(包括陶器)装饰大门和墙壁的传统,以此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其中,以陶瓷为原料创作的“福”“禄”“寿”等字画的寓意更为鲜明。
然而,用泥巴烧结而成的“寿星”却并不是中国本土的艺术作品——“寿星”的形象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作品之中,但是当时出现的“寿星”都是手拿桃枝的老人形象,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完全不同。
这个变化发生在唐朝,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写了《杨柳枝》颂扬唐宪宗礼佛,其中有句“肘后珍珠披彩霞,手中柳棒换香莎”,可能“寿星”手持“桃枝”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流传。 宋朝以后的文学作品里面,出现“寿星”的形象更是比比皆是了。
元明清时期,民间艺术百花齐放,“寿星”也大量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不过这些工艺品上的“寿星”还是承袭唐代风格,仍然是一位手持桃枝的老者。直到清末民初,“寿星”才最终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样子:一个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者,双手合十,笑容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