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称呼翡翠年?
题主说的“翡翠年”应该指的是在1956年到1976年的十年间,我国开展的“翡翠行动”。 这项计划最初起源于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为了抗衡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冷战”政策,试图建立一套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等在内的全方位压制美国的战略体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翡翠”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的直接目的就是增加前苏联的矿产来源,尤其是稀有金属来源的保证。作为“稀有金属之乡”的中国自然成为苏方重点联系的对象。 不过,在开始正式谈判之前,双方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因为中国方面对此的态度是极其谨慎的。
最终促成“翡翠”计划进入实施阶段的契机是一场意外——1958年底发生的“原子弹试验爆炸失败”事件。这次核装置试验的失效被认为是因为原料质量不良导致的。于是,获得更加优质的矿产品原料成为中国迫在眉睫的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苏两国终于达成了“翡翠”协议。根据协议,中方在获得了大量价值连城的翡翠原石的同时,也有义务向苏方提供相关的科研和技术支持。 在达成协议的过程中,一个细节的问题产生了——由于新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即只跟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商贸往来,而不跟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所以当时跟苏联签了协议后,就要想办法绕开西方世界,把这条贸易路线给走通。
在运输这些原料的时候,不是利用海运,而是从满洲里和绥芬河两个边境口岸用火车运到大连,再转运至南京,最后将原矿加工成成品出口到苏联和东欧各国。
当然,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也是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的。仅就铁路的运力来说,为了运送这些矿产品原料,一度让出了不少运力和时间给货运,导致国内出现了民生用品紧张的局面。 但让政府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些矿产原料中,有一种叫做钨冶炼制品的货物,在品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产量也迅速增长,达到了可以供给军事使用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