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内化什么种?
这个“化”字用得好! 它指的是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内部结晶体之间的结构被溶化,从而形成的结构疏朗、透明度佳的质地。 可想而知,这种内化的过程一定是缓慢而细致的,因而形成的玉石,晶粒之间会达到非常微小的程度,肉眼难以辨别。所以这种具有内化结构的玉石,其颗粒感是很弱的,透明度和光泽都很好。 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概念:有内化不一定就有油性。因为影响玉石手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干燥环境里的空气湿度。比如新疆籽料,虽然内部结构已经充分水化(也就是产生了“油性”),但从外部来看,玉石表面是十分干的,几乎感觉不到油润。
回到正题。由于翡翠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只有部分结构可以被溶解,大部分结构仍保留了完整。被溶解的部分主要是矿物晶体边缘的纤维状和柱状结晶体的间隙,这些间隙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了玉石的结构是否疏松(即是否有很好的通透性)。
通常来说,优质翡翠内部的这些间隙很小很紧密,因此结构也很细密;而劣质的翡翠则有很多较大的间隙,所以在结构上也会比较松散。 除了间隙之外,还有一些细小的矿物质在翡翠内部聚集成团,这也是影响结构的重要因素。如果聚集成团的矿物质成分单一而且颜色均匀,那么不会对整体效果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组成团状的矿物质品种多样且颜色不均,就会使玉石显得相对较杂,影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