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翡翡翠怎么形成的?
在地质学中,根据形成产出的环境不同,将翡翠分为3种类型: 1、岩浆型翡翠(I型); 2、沉积改造型翡翠(II型); 3、变质作用型翡翠(III型)。 而黄翡属于后两种类型的中间产物——次生氧化边料。 在沉积改造型翡翠形成过程中,原岩风化作用和地下水循环作用会使其表面逐渐被铁质氧化物所覆盖,当含有铁质的地下水到达地表时,由于氧化的作用,铁质逐渐沉积并形成氧化铁层,这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锈”或“土锈”,最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金黄色调。 所以黄翡的形成条件与原生的绿翠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需要有水、有氧气、有矿物质离子,并且是有流动性的水,这样才能使其发生氧化作用;而后者则不需要这些条件即可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绿玉髓(俗称“绿宝石”)都叫做翡翠。要成为绿色的翡翠,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形成:一是颜色为绿色;二是透明度较好;三是质地较细。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条件的绿玉髓才能称为翡翠。 也就是说,只有在含铁量高并且有流动性的土壤中有可能形成黄翡,而这种黄色的色调主要是由氧化铁的浓度决定的。通常来说,如果土壤中含有比较多的三价铁离子,则会显示橘黄色调,而如果含有比较多的高铁离子,则呈现的是咖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