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祖宗是谁啊?

诸葛函芝诸葛函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祖宗”这个词的意思随着时代而变化,这给了解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礼记·大传》中有言:“祀高祖、宗太祖。”郑玄注曰:“有功,王之始祖,谓之大宗;德盛,昭穆之人谓之远庙。”也就是说,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人们将祖先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有功勋的,也就是功祖,另一类是功德大的,简称德祖。

其中,只有功祖才能被称为宗,并且是被祭祀的对象——当然,作为宗,他首先也得能上得祭坛。秦灭六国之后,每个国都修筑了一座宗庙,以祭祀他们国家的世袭帝王,这些帝王都被视为本国的宗。汉代建立后,作为开国之帝的高祖刘邦被立为宗,后世皇帝则被作为祖宗祭拜。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被尊为“太祖高皇帝”,成为帝王中独一无二的“祖”。

明太祖画像 而清入关后,沿用了中国北方的封建王朝旧制,皇帝自称“臣罪恭承天启定国公”或“臣罪恭承天启帝”。同时,在宫室、舆驾、仪仗等诸多方面也都保留了“夷狄”旧制,如御用车驾前必有蒙古包形的仪仗,称“黄幄”。这样的设置无疑强化了皇帝的“天”的形象与权利。

这样,“祖宗”这个概念也就有了确定的含义:被尊为“祖”的皇帝就是祖宗。至于那些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先帝们,尽管他们的陵墓在历代皇朝中都位列“帝陵”,但他们毕竟没有幸运地被尊为“祖”,因此也就不是祖宗。 不过,这种制度上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人们观念中的祖宗形象。于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重,人们还是按照过去的习惯,将那些功祖和德祖称为“祖宗”。

那么是不是只有受到尊重的祖先才是祖宗呢?其实不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连自己的祖宗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他的祖先是否德行高尚或者功绩卓著。于是一个个平凡的家庭只能将祖先当成是自己的祖宗。

总之,在中国古代社会,“祖宗”是个既指特定对象又无明确界限的概念。

权莼菲权莼菲优质答主

从人类进化的观点来看,中国人的祖先并非中国本土而是非洲,大约在2万年前,一群群的“晚期智人”离开居住地非洲大陆,从西亚逐步向东亚迁徙。当时中亚还是冰川广布的石炭纪晚期,这群从西向东迁徙的“晚期智人”到达中亚地区后不得不兵分两路,一路向南进入印度半岛,变成现代的马来人种;另一路则翻山越岭穿越中亚,进入东亚大陆,成为现代的蒙古人种,其中包括了中国人。

而中国猿人,北京猿人的化石是在龙骨山发现的14处中有3处,因此被称为“北京人”。从1921年到1937年他们被陆续发掘出来,共计40个代表个体,是目前世界上出土古人类个体最多的地点。北京人生活在几十万年以前,他们的体质形态、智力水平都有许多原始特征,属早期智人,这是猿人进化到现代人的重要阶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