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料是假翡翠吗?

牛羽牛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巴山玉”不是假翡翠,这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玉石,属于玉髓类,成分是二氧化硅,主要成分为SiO2并含有少量的金属元素(如Cu、Fe、Mn等)。由于其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不同的缘故,所以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黄、绿、青白等多种颜色。但无论哪种颜色的 「巴山玉」都缺少硬玉矿物,也就是失去了成为翡翠的必要条件。因此不能称之为翡翠。虽然颜色很丰富,但质地并不致密,透闪石结构明显,透明度较差,打磨抛光后的光泽为蜡状或油脂光泽。

除了作为首饰原料以外,因为颜色丰富而略显特殊的「巴山玉」还被用来制作玉雕作品,特别是一些人物作品,也是惟妙惟肖。不过因为质地不够坚硬,雕刻时需要更加注意手法。 那为什么网上都说「巴山玉」是中国特有的玉石品种呢?其实这是指的产于中国四川巴中市南部的碧玉,当地所生产的碧玉矿床储量极为丰富,而且质量也不错,在清朝的时候就曾被作为皇家的御用宝玉。

禄杉芝禄杉芝优质答主

翡翠一般可分成A货、B货、C货。“巴山料”实际上是翡翠B、C货的一种。它是用低档的翡翠——水石作为原材料。将这种翡翠石浸泡入酸液中,使原本属于杂质的铁、钙等无机物全部被分解。从而使原本不透明的翡翠石变成透明体。这时再将染色剂即铬络 ions 从翡翠裂隙中注人翡翠内部,再经过加温、浸泡等一系列处理使染色剂稳定地固着于翡翠内部。这样原本为低档翡翠的水石就变成“巴山料”了。“巴山料”实际上是“有机玻璃种翡翠”,其物理和化学成分与天然翡翠有很大的区别,故这种以假乱真的“巴山料”也被称为“玻璃翠”或“翡翠玻璃”。

虽然这些造假翡翠的技术使低档或劣质翡翠看起来像优质翡翠,但只要从翡翠的主要成分和内部结构人手,加上用相应的鉴别仪器和测试方法,便可以较容易地辨别出A货翡翠和B、C货翡翠。一般鉴别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用10倍放大镜观察翡翠内部的宏观结构。A货翡翠可见其中有粒状、纤维状的矿物存在。而且各种矿物的定向性、解理也十分明显,表面常可见到白色的羽状纹。而B、C货翡翠中翡翠的纤维状结构已完全被破坏,可见大量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存在。

二、用波谱仪检测B货翡翠的结构。A货翡翠常有羟基离子吸收谱和其它一系列结晶水的吸收谱,表明有翡翠等结晶性矿物存在;而在B、C货翡翠中这些谱带较A货明显减弱,这是由于翡翠的结晶结构遭到破坏所致。而且B、C货在3.4和1.15微米附近还可能检到有机胶的谱带,这是被浸入的有机胶吸收所致。

三、测比密度和折射率。A货翡翠的比密度一般大于3.3,而B、C货翡翠由于有有机胶被浸入故其比密度较小,常小于3.3。在折射率方面,B、C货翡翠也较A货翡翠低。在色散方面B、C货翡翠的色散较A货的色散明显降低,这是B、C货翡翠内部结构被破坏后表面反射率和折射率降低后造成的。

四、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类辉石。辉石类矿物吸收谱在2.4微米附近有—个强的结晶水吸收谱。此外,在6—9微米之间还分布有4个结晶水的吸收谱带。这是辉石类矿物的主要特征谱带。B、C货翡翠中由于在注胶处理时产生一些脱水作用。使结晶水有所减少,故这些羟基谱带较A货明显减弱。

五、红外液浸法与红外表面反射法。A货翡翠在红外液浸法中,浸没液体后的色散很强,几乎看不到下面的标尺;而在红外表面反射法中,由于翡翠的表面反射率很高。且无浸入的空气一固体界面。因此色散非常强,光线较暗,很难观察到光谱。而B、C货翡翠在红外液浸法中,由于有部分有机胶浸入。使其色散能力较A货的弱。同时由于翡翠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使其本身反射率降低,在浸入液体后与液一固界面处产生较强的反射。而使液浸后色散能力明显减弱。很容易就能透过光线观测到下面的标尺;在表面反射法中,由于B、C货翡翠内部结构有部分被破坏,其本身反射率比A货低。同时由于有很大部分的有机胶被翡翠所吸附,所以使得B、C货翡翠在表面反射法中的色散较A货的也弱得多,可以较清晰地观察到光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