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大珠子值钱吗?
清早期有“东珠”之称,特指海兽胃膜(也就是海里的蛤蛎等软体动物)制成的装饰品。 这种材料做的珠子有个特征,就是表面有自然形成的凹洞,也就是俗称的“眼儿”。用现代工艺来看,这是由于海水中的钙离子和碳元素与珠子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碳酸钙沉淀并填充这些凹陷而造成的,是天然的,无法去除。所以有“有眼儿”或者“无眼儿的”一说(其实“无眼儿”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称为“没有凹孔”或“表面光滑”。市面上有很多商家用人工的方法将原“ 有眼儿”的珠子磨平,变成“没有眼儿”的假珠子,以次充好,需要小心辨别。另外,也有部分东珠在加工成珠子的时候就已经把表面的“眼儿”磨平了,这类东西价格相对要便宜一些。
清中期以后东珠已经比较少了,这时候出现了一种用人造树脂冒充东珠的做法。因为东珠是天然生成的,所以用手工的办法很难区分真假;这个时候如果看到一颗“有眼儿”的珠子,就基本可以判断为真品东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