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檀木?
在我国,檀香木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和香港等地。 我国最早关于檀色的记载是商鞅变法的秦惠王时期(公元前361-前338年)。《史记·司马错列传》记载“伐取檀石兰”,晋代学者裴秀认为这檀石蘭就是现在的檀香树(《晋书·裴秀传》)。 唐朝时,印度的檀香木输入中国更多。《唐国史补》卷中“西戎舶到中国者……有旃檀香”“岭南诸香,惟檀香为胜”的记载。宋朝以后,南方地区种植檀香木的风气盛行。
现在我国市场上售卖的檀香木,大部分来自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加里曼丹岛。 目前,我国的野生檀香树木已经极少,目前仅分布于华南地区的少数地区,如台湾省高雄县五峰山脉和台湾地区东北部的兰阳平原,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勐腊县城附近,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海和钦州等地的山林中,均发现有天然生长的檀香树。但数量十分稀少。
目前我国市场上所售的檀香木,绝大部分来自于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的热带雨林中都有檀香树分布。其中,以印度产的檀香木品质最佳,被认为是上乘品;而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和新西兰产的檀香木,其品质也较好。
除上述产地外,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地方,如福建和四川等地,尝试引种檀香木,并取得了成功,产量也有一定规模。但这些地区种植的檀香植株,属于无性繁殖,所结的香品香味较淡。
檀木在全世界超过400种,中国的檀木也有40种左右,主要有紫檀、黄檀、乌木、香枝、玫瑰木、鸡翅木等。而檀香,在中国一般只有广东和台湾才有。在海南的黎族,人们还把檀香作为定情信物。也可以说,檀在国内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明代,中国曾出过一个著名的木匠,名叫鲁班,后来人们就把木匠叫做鲁班。传说当年鲁班上山砍树,砍了一天,眼看要收工了,他抬头一看还有一棵大树,还没来得及砍。心想明天再砍吧,于是就收工下山了。到了第二天上山一看,那棵大树没有了,只见光秃秃的树根。心想肯定是夜里风大把树刮倒了。于是就上前去砍那树根,在砍的过程中,突然从那树根处飘出一阵香气,这香气特别好闻,鲁班被这香气所吸引,于是砍了一小块儿带回家中放在房中,那味道能保持很长时间。鲁班如获至宝,就把那块根料制作了一个木梳。后来,有人见到这个木梳,又有人见到他房中那种沁人心肺的檀香味儿,就纷纷来要,鲁班就大量砍伐,制作木梳送人。鲁班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被人们所称道。后人为纪念他,把这个树种叫做檀木。实际上,这个传说是人们美好的想像,檀木也随着这个传说在中国扎根儿了。
檀香在中国的使用,可追溯到唐朝。中国是一个喜欢儒教和佛教的国度,唐代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年代。中国的文人官员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喜欢上使用檀香,把檀香与儒教、佛教结合在一起,如静坐时、读书时、写字时、念经时都要点檀香,以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达到静心、养性、安神的功能。于是檀香在唐代开始在中国使用,并传承下来。如清朝,皇帝祭天或祭祖时都要大量使用檀香。可见檀香在中国使用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