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是中国吗?

汪元汪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是的,“中国”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华夏之地”或“中华之乡”。 《尚书·周书·大诰》:“中国有人。”汉·王符《潜夫论·典农》:“中国之土。”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文章者,经国之大纲,不朽之盛事。中国之所以为名邦也。” 《庄子》里有句话可以印证“黄帝得舜,德施天下,天下之人,皆其不亡”(《庄子·盗跖》),可见在战国时代“中原”、“中土”和“中国”是一致的,都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灭掉六国,一统江湖,国都设在关中,修筑长城抵御胡人,又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这种政区划分的方式为后世所沿用,因此秦以后的“中国”大体上就是今天中国的版图了。而中原地区则成了中国地理的代称。

宋朝以后,中国除了指中原,还有了一个新的含义——汉族建立的国家。这是因为宋朝以汉族政权建立,却偏安于江南一地,所以宋朝以后“中国”的含义有了汉族国家的意思。元朝时实行民族分治的政策,“中国”这一名称仍然被用来表示中原地区以及中原地区生活的汉人政权。

贲海丽贲海丽优质答主

在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都有一个共称为华夏族群,这个族群最初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活动。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具有王朝形态的国家是夏朝。夏朝和以后的商朝、周朝在制度和文化上一脉相承,这三个朝代被称为三代。三代的王族和贵族被称之为华夏族群,并以天下之主自居。

华夏族群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与周边族群形成中心和边缘的关系。周边的族群包括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这些族群和华夏族群在文化习俗和制度上有着诸多的差异,被华夏族群称为蛮夷和四夷。中原的汉文明文化吸引着周边民族不断涌入中原,华夏民族在与周边民族的不断交流中逐渐融合了大量周边民族的成员,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结果扩大了中原地区族群的人口规模,同时也使汉文明文化不断开化周边民族,逐渐扩大了汉文明文化的覆盖范围,而族群的不断融合的结果逐步扩大了华夏族群的人口规模和文化区的范围。

“华夏”的范围逐步扩大,其含义也由最初一个族群的称呼转义成为华夏族群(或汉语族群、汉族族群)的文化区即汉文明文化的区域的称呼,而与周边少数民族族群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中原文化和边疆文化的地域分布。与周边少数民族族群相比,汉文明文化代表着中国的主要文化和中国本身,华夏和中国在文化含义和区域指向上存在一致性。因此这时的“华夏”可以理解为中国,同时由于“华夏”是通过族群的不断融合而扩大到中原的汉语族群和汉族族群,可以被称为“中国的原型”(王明珂,2006;姚大力,2009)。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