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珍品有哪些?
“国宝级”艺术品,是指我国文化艺术遗产中,具有独特艺术价值或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物、艺术品。 这些文物、艺术品是中华文化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文明灿烂辉煌的写照。它们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誉为“华夏瑰宝”。 今天与大家分享10件“国宝·至尊”级别的艺术品。
1.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是中国考古学界最有名的发现之一,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完整地展示了距今70万年—20万年间古人类的身体形态和生活状况;不仅证实了“北京人”的生活遗址遍布于今天的北京地区,而且还发现了他们的埋葬习俗和已知的最早的人类祖先使用的火把。 但非常可惜的是,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却惨遭“厄运”——1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今北京市)期间,美国博物学家葛勒德在伪满皇帝溥仪的指使下,盗走了其中一具女性北京人头盖骨。
2.商代青铜器——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青铜礼器,因铭文中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其形状类似现在的水桶,通高133厘米,宽78厘米,重达832公斤,被称为“中华第一鼎”。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内壁有“司母戊”三字,说明它是商王为祭祀母亲所铸造的祭器。
3.秦代兵马俑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以西35公里处的秦始皇陵园。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是由数百个士兵陶俑组成的庞大俑阵,每尊陶俑都被塑造成身着盔甲的勇士形象,连神态都很相似。
4.东汉铜奔马 东汉铜奔马又称“天马行空”、“铜骑马器冠”等,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该器物高度近似于身高1.6米的成人,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它头细颈粗,双眼突起,鼻孔宽敞,嘴唇闭合,脖颈粗壮有力,四肢修长,肌肉凸起,显示出一种蓄势待发之状。
5.西晋绿釉陶楼 西晋绿釉陶楼出自山西永济市蒲坂镇的西晋墓群中,共有7座,形制、面积大小相近,均为单层建筑,通高约7米。这座楼采用了塔式构造,一层为正房,二层为厢房。整体外形古朴典雅,色泽纯正,烧结性好。 在整个墓群中共出土了800多件彩绘陶器,这些彩陶的制作均十分精密,颜色搭配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 这些墓葬群的时代约为公元3世纪中期至4世纪初期,比陕西西安的唐代遗址还早近一千年,对研究中国雕塑史及建筑史具有重要价值。
6.南朝墓志 南朝墓志是六朝时代留存下来书法艺术最完整的作品。它记录了一个朝代的兴盛与衰亡,也见证了汉字从古隶到新楷的演变过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瘗(yì)鹤铭》。 这方墓志为长方形,用石料镌刻而成,字体为魏碑体,正文24行,行共44字。因原石存世残缺,又有“残纸”之称。
7.北宋汝窑青瓷盘 汝窑瓷器历来被誉为“汝瓷无价”。1987年开始,河南省文物专家先后四次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清凉寺村进行考古发掘,证明此处便是闻名的汝窑瓷窑址。 汝窑瓷器以釉色优美闻名于世。这些瓷器上的釉色如雨过天晴后的天空一般纯净碧蓝。还有月白、粉青、梅子青等多种颜色。
8.元朝青花瓷罐 元青花瓷也叫“元青花”或“元代青花”,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在继承宋元瓷器的基础上,在外型上趋向端庄丰满,胎质细腻致密,制作精美,特别是其颜料采用进口材料,使其绘制的纹饰呈色鲜艳明亮,令人印象深刻。 现在,元青花已经被认定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
9.明清缂绣锦衣 这套“锦衣”由明代孝静皇后御用的缂丝黄袍和清代孝庄太皇太后御用刺绣凤袍组成,分别表现了明朝和清朝服饰的特点。 这两件文物不仅质地不同,而且代表的时代也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是当时最为精湛的民间工艺美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