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哪些创作理念?
这个问题问得真有点儿意思,感觉题主应该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同志。因为我遇到过的很多喜欢中国画的外国朋友,包括留学生、华裔外侨、外籍华人,他们往往对中国画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中国画讲究“意境”。于是我就常常有意识地反问一下,“您说的‘意境’是指的意思呢?”结果对方往往就呆住了…… 因为在中国画中谈到意境,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概念了;而反过来,如果要论及山水、花鸟等科的具体画法,却又总是很难用几句话说明白的一件事情。这就很容易让别人产生一种错觉——好像中国的画家在写意,但是不知道他们在写意些什么! 这就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啊。所谓“意境”,应该是指一幅画作的整体内涵和韵味而言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欣赏一幅中国书画作品的时候,觉得它“有意味”“有意思”,那么这背后肯定已经包含着“形(造型)”“意(意境)”两个层面的艺术创造。其中,“形”是我们可以通过学来的技术技能,而“意”则是只有通过我们的心灵感悟才能获得的。
所以我觉得,要讨论中国画的创作理念,首先就得搞清楚:是什么让中国绘画具有“意”的元素?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应当是中国画家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独特认识。 这个独特的认识,既不是来源于欧洲的理性主义,也不是来源于印度的非理性主义,而是来源于老子所说的——“大辩不辩”,也就是“道”——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
在老子的观念里,最好的辩护就是不辩护,最智慧的人就是不跟别人争辩的人,因为争辩到最后,你会发现真理原来就在你心里。 所以,这种对“道”的敬畏,最终就会反映到艺术家手中,让他们在处理画面时忘记“技”而对“意”有所敬畏。当然,这种“意”并不是凭空而来,还是要透过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对我们的内心感受而进行必要的提炼。
然而问题在于,这种对于“意”的感受是没法教会的,只能启发。就像我虽然经常让我学生多看多练,但最后你能达到怎样的层次,除了跟你的基本功有关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道”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有时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我常对学生说,画画先要画好象,然后要画自己,最后要画好。而这个“好”,就是用你的画笔表达你的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