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发行哪些纸币?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除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外,其他都有人民币存款业务(也就是一般常说的“银行网点”)。 从广义上说,所有的人民币存款都是商业银行发行的。
当然,这只是在理论上的说法,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银行制度,即所有的银行都归中国人民银行管,人民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等,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宏观经济。而各商业银行具体经营业务,执行人民银行的监管政策,接受人民银行的指导,但是并不发行货币——它们只是资金的撮合者和提供者而已。 不过,大家习惯了把国家信用和商业银行信用混为一谈,所以也说得通。
那什么是国家的信用呢?这里有个例子能说明这个问题:201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要发行央行票据,于是通知全国最大的十家商业银行,要求每家认购不少于2亿元。其中交通银行认购最多,有23亿,其次是工商银行,为22.75亿元。 这笔央行票据的利率很低,只有1%左右,而且期限很短,只有两天。但交行和工行还是买了,买回后,在市场上抛出,获取超额利润。
之所以敢买,是因为他们有国家信用做保障。这个保障就是,无论出现什么状况,国家都会以税收或财政收入偿还他们的损失。这种无风险套利机会自然很受金融机构喜爱,所以当时很多银行都要争着购买——事实上,当天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很多投资人都想抢购,结果交易系统不断提示,买方额度已售罄。
中国银行在旧中国虽以经营银行业务为主,但它在新中国,却是经营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其主要的任务是经营外汇业务,发展国际间的结算和贸易,吸收中国的外汇存款,代理国家的外汇管理,掌握和运用中国的外汇资金。它管理着外国和华侨的存款,办理国内的对外经济贸易和供应外币的差价、兑换等业务。从50年代上旬至1993年止,中国银行总共发行了50多种纸币。它所发行的面额为辅币单位是毫和仙(注:港币的面值单位为元和角、分,但在20世纪初期,通行的港币面值单位为圆和毫、仙)。如50年代初,它发行了一亚元(注:即1/10元)黄绿色的纸币。1949年初,它发行了面额为5仙和1毫的新版紫红色纸币和海蓝色纸币。它所发行的面额为圆(元)单位的纸币也由小到大,纸币的面额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等。如在1949年,它先以香港地区为主市场发行了1元玫红色新纸币。随着中国国内局势的变化,在10月初又追加发行了1元橘红色新纸币。次年又先后发行了5元墨绿色新纸币、10元暗红色新纸币、20元暗红色和枣红色新纸币、50元、100元、200元、500元不同颜色的新纸币。1951年发行了1000元深蓝色新纸币。1955年初发行了5000元深茶色纸币。在1958年至1962年间,它在马来亚地区先后发行了100元、1000元、10000元新纸币等各种不同版别的港币。在1979年1月,中国银行重新开始在港澳市场发行新纸币。以后又连续发行了多种版别的新钞。如在1983年发行了5000元、100元新纸币;在1988年发行了10000元新纸币等。在港币中面额为5元以下的纸币已少见了。
港币的纸币票面基本上是由中文和英文对照。在中文区有三种不同字体,如中文繁体、中文简体和中文草书。繁体字有“圆”字;简体字有“元”字。在年号上也有两种,即中国纪元和民国外纪。有的标明发行地有“香港”和“澳门”字样。在各种面额的纸币中,票面图案大多以雄伟壮丽的名山和名楼、名景、名船等为主。在1958年至1962年间发行的马来亚版的港币中,“10000”元港币的票面图案设计得十分特别,在绿底子上,画着一只在海上航行的“威风”号现代炮舰。此舰为一艘钢壳双桨护卫舰,舰长37米,舰宽5米,吃水2.8米,装备有舰炮、鱼雷、反舰导弹和电子搜索雷达等。其威力之凶猛,令人望而生畏,象征着马来亚在海上军事力量非常强大。该图设计得十分精致。所以,此张“10000元港币”值得收藏。
港币的防伪技术措施和反假技术是很重要的。据1995年资料表明:中国银行为了确保港币的质量和防止伪造假币,在“1000万元港币发行计划”中,专门拨出了600万元的技术经费,研究1996年新版港币的防伪技术措施。新版港币在防伪技术上将有重大突破。在新版港币中,增加多项防伪技术和工艺,其中应用“全埋式金属安全线”是这次更新港币,采取的重大举措。这种安全线是由非常细的金属条制成,是“开窗式”,在紫外光下,会发出绿光,可见到“H.K.10”(或H.K.50)的字样(注:“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