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是中国的吗?

解羽凡解羽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淳化阁贴,也叫淳化台帖、淳化帖。 不是中国最早的法帖,也不是中国第一部集字法帖。 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刻帖之一。 现收录于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淳化阁帖》中。但原帖已佚。 这部法帖的成书过程相当有趣。

据说北宋仁宗皇祐年间(公元1023-1024年),宋仁宗在宫内收集到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墨迹数十件,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所集王羲之书迹一百三十多件,以及唐朝其他书法大家的作品,汇集一起,命人雕刻上石,拓印流传。由于这些墨迹都是帝王御制,所以这部字帖被称为“官板”。 “官版”淳化阁帖共十卷,收录了历代名家墨宝,包括三希堂法帖中的很多珍品,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等。

但由于年代久远,原碑已不复存在,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淳化阁帖”就是这部《三希堂法帖》。而乾隆皇帝编撰的《大观录》则记载了“三希堂法帖”的来历:“仁宗皇帝在位日,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刘沅率诸僚进御帖,有‘快雪时晴’、‘中秋’、‘伯远’三帖……” 这里也说明一点小瑕疵,并不是乾隆帝将晋朝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作品汇集到一起,实际上这些作品在他父亲嘉靖帝时就已有收集,《三希堂法帖》书名也有来由,就是因为这“快雪时晴”“中秋”“伯远”三帖在魏晋时期被誉为“三希”而得名。 而乾隆皇帝只是将这些作品汇集成册,命名为《三希堂法帖》并钦定为宫廷秘本。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终博梁终博梁优质答主

晋风劲吹,宋韵千载,二王帖学文化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阁帖是帖学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中,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由宋太宗令人临摹历代帝王、圣贤及历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将所收集到的书法墨迹经“摹勒上石”镌刻上碑,再以“拓”法成帖,合为十卷,被称为《淳化阁帖》。《阁帖》以其收录之广、刻印之精、年份之早,被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母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百代模楷”的显赫地位。在历代藏家的摩挲把玩中,世传《阁帖》渐呈毁损,历代又有不少翻刻。宋、元、明、清翻刻《阁帖》,有据可考者有一百多种,但绝大多数因年代久远或流传不广而无法见到,而早期刻本多系木刻水印,无法彰显二王书法之遒媚飘逸的气韵,故历来评价不高,一般仍以宋拓本为贵。尤其是首刻原石宋拓本,其存世量极稀。因此历朝历代的藏家、鉴赏家对首刻本“求之不得,得之不惜重金”。“宋版书,一页值一两黄金”,亦由此称誉。

《淳化阁帖》是书法艺术史上的法帖珍品和经典文献,有“法帖之祖”的美称。“摹勒上石”的“阁帖”传拓印刷方法对印刷技术发展有一定影响。阁帖的“刊刻”手法,代表了宋代汴京雕版技艺的最高水平。历代刻本,如“绛帖”、“泼墨斋帖”、“四欧宝笈”等,镌刻技艺在不断传承。

《淳化阁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