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属于中华文化吗?
这问题问得,就好像西方人问《论语》《庄子》算汉语经典一样奇怪。 中国是儒家文化圈,道家也影响深远,可唯独没有“中国画”这个概念,只有文人画和工匠画之分,而所有文人画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文以载道的儒学观念之上的(王维虽然是个道士,但是并不影响他成为文人画的鼻祖)。所以中国的书法绘画,本质上是一种人文学科。
你说的是艺术,但我问你,艺术为了什么? 为了美感?但摄影同样可以给你这种美感。 为了思想?但散文诗歌同样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为了传承?但民间工艺照样可以流传千古。 那中国画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气节。 文革时期,在“臭老九”里有着最高社会地位,比工人还高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作品居然被斥责为“黑画”“反动”,甚至被抄家毁尸的“反革命”,你猜他们还有多少气节?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曰:“每痴站一树,一看三日。” 看树也能看痴了,可见风雅。 有这样的风骨,才有后来“笔墨当随时代”的勇气和底气——我画画不是出于谋生,而是我有一种使气、吐气的需要。
1956年,蒋兆和先生受齐白石先生所托,给当时的中央美院院长陶冷月先生寄去一幅小像,题诗一首: “描眉画眼一生愁,忽发狂言取笔投; 只要人间留尺纸,此生何处不风流!” 你说你画画风流?我有笔,我有墨,我有大把时间,我可以到处漂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中国画就是其中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中国画不仅具有形象美、气韵美、构思美、造型美,而且更具有境界美、人格美、道德美、自然美。中国画的审美意识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审美观。它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以及人与人的整体和谐,这种审美意识,与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谐社会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对于弘扬主旋律,倡导真善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人文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博大高远,它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审美观念与绘画造型的三位一体的融合,它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返璞归真,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的绝对境界以及形、神、道、气、韵、境的高度统一。比如中国画的“气韵生动”,就包含着儒家之气、道家之气、释家之气的精神内涵与审美取向,而“意在笔先”、“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就是中国哲学思维、东方思维的形象体现。
中国画是一种民族性极强的国粹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写照,是中国人的智慧的结晶。中国的书画艺术是相通的,都是建立在中华文化的思想基础之上和建立在文人、士大夫哲学思维、东方思维的审美取向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