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版人民币和真的区别?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才是“错版人民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 人民币的制作流程是这样的:在印制过程中,由于机器故障、操作失误等诸多原因,导致纸张正反两面均出现错误,成为所谓的“错版人民币”。 而大家所熟知的“错版币”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 比如,1995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的背面,应该显示的行长签名处因印刷出错,多印了一个“人”字,变成了“毛振泰”。 再比如,1964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2元人民币的正面,应该是“民族大团结”图案,却因为排版错误,出现了3个人头,成为了“民族大三角”。 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印制过程中的“误操作”而导致纸币“成版入库”,也就是银行在识别钞票真伪的过程当中,因为“有假人民币”,且“假人民币”的防伪标识与真币无异,因此被“混”了进去。但这样的“误操作”导致的纸币数量其实是很有限的,并且通过观察是可以发现的(如上图)。所以这种版本的“错版币”价格很低,一般只值几元钱。
而下面这种,才是题主所说的“假钱”。 因为是伪造的,所以不管字体还是花纹,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数字“1”和“7”,假币中的“7”字右侧的一竖完全断开,而真币中则连在一起。 这种假币之所以可以“乱真”,是因为制作成本极低——只是使用了彩色复印机,将钞票的图片复印到纸上,再粘贴上倒过的水印纸作为防伪标识而已。但因为技术不过关,很多细节都会暴露“马脚”。所以,这种假的“错版币”,只要留着真钞一样的纹理,一眼就能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