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银币有投资价值吗?
作为老牌的货币,银元在收藏市场一直深受欢迎 。从1492年西班牙发行世界第一枚纸币起,各国都相继开始发行自己的法定货币,而铸币厂随之诞生。时至今日,这些原始的铸币厂虽早已被机械化生产所代替,但它们诞生的第一枚硬币依然被人们尊称为“母亲”。这些来自西方的古老货币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格,令人着迷。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开始铸币了,不过那时主要是诸侯、藩王自行铸币,质量差多啦。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建立封建帝国,统一铸币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法定货币--秦代半两钱。虽然秦始皇后期因为统一了货币而得意忘形,实行了祸国殃民的暴秦之法,但也为中华大地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完整的古钱币系列。
汉代继承了秦代的货币体系,又由于汉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加之汉武帝穷兵黩武的缘故,导致了汉朝自开国以来就经常出现财政不足的困境。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汉朝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增发铜钱,以铜补亏。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在西汉时期各种异形钱(如五铢、三币)流行于世,东汉时则出现了所谓的“伪钱”,也就是将一些民间杂宝、俗文字等刻入钱币,以增重数额。当然,这些伪钱在史学界和考古界并没有得到认同,被认为只是当时的“信用货币”。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各政权更迭频繁,因此货币制度也混乱不堪,各地纷纷铸造私钱。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才有所改观。此时除了官方铸造外,民间也陆续出现了作坊和炉房,但毕竟没有形成规模。宋朝时,由于不再拘泥于以铜为主,同时银的价格上涨,所以宋廷采用了钱钞并用,铜钱与铁钱并行的流通方式。这使得制钱的质量急剧下降,“伪钱”盛行。
元代开始使用纸币,不用铜钱。但民间私铸的钱币却越来越多,尤其是民间仿制的官版钱,几乎达到乱真程度。因此有人将这种由劣质金属铸造的伪钱称之为“黑窝”。 明太祖建国初期鉴于前朝旧例,曾令地方铸钱,结果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以致于后来明朝中后期不得不重新开炉铸钱,以稳币值。不过明代的制钱并不完美,存在气眼睛、铁母、铁范等多种品项且互相关联,十分复杂。
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清代货币是咸丰大钱及乾隆通宝。其中咸丰大钱因版本多样,且因纪年而各有不同,加之数量巨大,使得其估值一直很低。其实清朝的制钱同样问题多多,诸如锈色、穿孔大小等都有待商榷之处。 民国时除了军阀割据各自为战外,金钱也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除了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金圆券外,各地军阀还自行发行不兑现的钞票,使本已混乱的货币制度更加错综复杂 。
解放后我们建立了统一的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开始实施币制改革,废除人民币券钞之后,又以铜合金材质重新制定了新的货币制度 。这看似很简单的政策实际却牵涉甚广,影响很大。首先它结束了历史上以银本位为主的价值尺度;其次它使我国的贵金属储备耗尽,外汇紧缺;再次它还直接引发了此后长达十几年的城镇商品供应紧张,物价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