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几年的五元人民币?
1953年末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由于当时工业不发达,防伪技术落后,为了节约成本,很多钞票的印制工艺比较简单。这一版人民币的印刷工艺是凹印加胶印,也就是先采用雕刻板雕出轮廓和图案的阴模,再刷上油墨转印到纸上,这种工艺使得纸币留下了深刻的雕刻凹版印纹。
但是,因为当时处于货币发行的初期阶段,各种技术和设备尚不完善,导致不少纸币在印制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错误和缺憾。 例如,10元券人民公社图景,由于设计失误,左侧的麦穗多了两朵花;5角券矿石、煤炭、钢铁等工业建设图景,右上角的齿轮少了两个齿;2元纸币民族大团结图景,右侧的阿拉伯数字“2”错把6写成了9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错体币如今均已无价,是纸币收藏中最有价值的品种之一。 不过,上述错票都是印刷过程中的差错造成的。还有一种更为罕见的“漏印”错票,由于印刷机台的操作员或检查员的疏忽,致使部分票面漏印,造成了极其罕见的错票。
这类漏印错票往往十分珍贵,因其存世量及其有限,市场价值远高于普通的真币。 比如这张第五套人民币中的“53年5元”,正是由于在印刷的过程中,多印了一条线,变成了如今的“53年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