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宁重宝钱币价值多少?
此币为南宋钱币,背面有“绍兴”年号,说明该钱铸造于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从钱币上看,此时金兀术刚刚攻破了宋朝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紧接着宋高宗赵构南逃至越州(今浙江绍兴),在金兵的包围下,他仓皇出逃,后来在杭州即位,并改元“绍兴”,开始了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 由于宋徽宗赵佶先是从北宋东京府所在地建康(今江苏南京)迁到汴京,后又把首都让给金人,自己北上被囚禁起来,所以这一时期的盗铸的伪宋钱较多。如《泉在》著录的“圣宋元宝”、《古钱大字典》记载的“圣宋通宝”等,这些钱币的背文有“圣宋”或“圣宋元宝”字样,而“圣宋”显然比“绍兴”更晚,应为南宋孝宗赵眘(shèn)时所铸。至于“绍圣”或“绍圣元宝”,根据《中国历史货币通论·宋卷》的记载,只有“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因前此所行‘圣宋元宝’之‘圣’字有犯帝王名讳之嫌,乃改为‘绍圣'。”这种改“圣”为“绍”的钱币应很少,价值也要远高于普通“绍圣”钱。 那么究竟何为宋钱之正体呢?一般认为,除真、哲宗时少数异形钱外,篆书钱为宋钱正体。因为宋代钱文多用篆书,且多悬针篆,字体优美,流传下来的真品数量也很多。但到了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争频繁,货币制式也混乱不堪,许多盗铸的伪钱用篆书写成,而且多为玉筯篆,与宋钱极难分辨。于是明初洪武年间开始编修《洪武字典》时,就参照《广韵》对古代字体划分的方法,将古今的字划分为八类,并将所有汉字标注以音同音近字的笔划,以方便检阅识别。同时明太祖又令各地采挖旧钱,按照形质大小,分门别类的熔化铸造。据载,当时共得历代铜钱500余斤,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工部铸成“洪武通宝”,分为五等。此后,明世宗嘉靖皇帝命户部尚书杨博等人,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重铸嘉靖通宝,规定钱径大于洪武通宝,币值改为三等。 也就是说,无论是明代的还是清代的正规制钱,其字体都是标准的汉隶,且字形为竖方形,钱文笔画比宋钱略粗,地章较宋钱多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