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宝刀有收藏价值吗?

刘学峰刘学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武松宝刀”是《水浒传》中的兵器,但根据小说描写,应该不是宋朝制造的武器,而是元朝时期蒙古式弯刀的仿制品。这种刀在元代绘画、雕刻里面经常出现,但是实物发现的很少。所以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件文物。 不过这件文物的价值,目前并不在于研究它的本身,因为对于蒙古军刀的研究目前可以说已经相当深入了;而在于它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即它是如何制作的。

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知道这种武松刀的原型是什么(蒙古式的弯刀),也知道它的基本形制(身管+木柄),但是制作这种刀具的工艺却早已经失传,只有通过少量的明代武器,以及大量的清代武器里去寻找线索。这件东西的出土意义其实非常大。 那么,这些宝贵的信息是怎么得来的? 就是靠清廷兵部尚书年羹尧的亲弟弟年希尧所著的《授时通考·器械考二·刀鏃》,这本书里记录了很多关于冷兵器制造的方法。虽然年代距离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了,但是在工艺上基本和明朝一致,因此可以拿来参考。

比如书中就提到了刀镡(刀格)的制法: 以铁环五枚,连环为圈,阔一尺三寸,中贯一条,两头分作八节,用丝线穿系于环上,共成十环。 这里讲的铁环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隔片”。而这条中贯的一条,应该就是连接护手与刀身的扁钢条。至于那十环,就是十个用来固定刀鞘的扣子。 这方法是不是很简单易行呢?实际上比想象中还要容易许多,只要掌握几个基本的工艺流程就能做出一件成品来。

其他部分的制作工艺基本上也是如此。先做好配件,然后进行组合,最后做表面处理。 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恐怕很难把刀镡部分做得让人满意。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让刀身从中间折断。 不过年希尧虽然是年羹尧的亲弟弟,但是两人的政治立场完全不同,年希尧可是乾隆皇帝的心腹之臣啊!他著的这本《授时通考》可算是官书,代表的是官方对冷兵器的最高评价,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