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石棺墓有价值吗?
题主可能理解错了,这根本不是石棺!这是由两块石头拼成的“石椁”,里面应该有木制的棺材。 石椁(音guo)是我国古代传统丧葬制度中,位于墓室和棺材之间用于保护尸身的物品。通常为方锥形或长方形,用石材凿成,表面雕刻纹饰。也有少量木制石裹的“木石椁”,或是直接用石条砌成的“石室”。
由于中国古代“事死如生”观念的影响,墓室内的布置尽可能与生前生活相似,所以有石椁的墓葬,内部结构也模仿房屋样式,称为“明器”。 不过到了汉代,随葬品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不仅有明器,还有真车、真马甚至真人陪葬,石椁内的空间被越来越多的其他用品填满了。
至唐代,石椁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不仅外形更接近真实的建筑物,里面还增加了楼梯等辅助设施,用于摆放随葬品。至于内部放置的随葬品是什么,那就得看死者的身份和地位了。不过从五代开始,由于厚葬之风日盛,石椁内常出现整屋的家具陈设,就连门窗的形状也都做得一模一样。
宋代承袭唐风,石椁内仍可看到仿木屋架的构造,不过装饰性更强,线条也更加简洁明快。元明清时期,随葬器皿种类更加丰富,体积越来越大,石椁内往往被塞得满满当当。直到清末民初,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人们葬礼的陋习才被渐渐改掉。 (注:石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与我之前写的《古人也是“骨灰盒”?中国传统的葬具,竟然如此酷炫》略有出入,文中参考了李正宇先生的《中国古葬制器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