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戳实寄封有收藏价值吗?
最近很多新邮迷,会经常问这样的问题。 说实话,老姜本人也是从2004年才入坑的,以前对邮票只是略知一二而已…… 刚入坑的时候,也是天天看各种帖子、文章,研究这个那个,感觉真的学了好多东西呢!
不过,随着时间的增加,经验也愈加丰富起来……对于某些问题,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纠结了。 比如,很多人一直想不通,盖销票(包括机戳)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
我的回答是:肯定有!但是,需要区分情况而定;并且,在价值上是有高下的之分的。 为什么会说“需要区分情况而定”呢?因为盖销品种有很多,目前我们拥有的各类邮政业务,几乎都会产生盖销票——也就是所谓的“日戳”和“月戳”,以及各类邮件上的邮戳。
这些戳记的形成,有的是由于信件在传递、处理过程中,经过多个工作人员经办而形成的连续印戳;也有的是因为通信部门按照挂号信件所收取的费用,不足弥补其成本而额外加收的费用所特制的“挂号票”。这类“挂号票”,由于事先已经确定了收费金额,因此在打印的发票或者收据上,会有对应的“收款事由”提示,如挂号费的收费事项,就会在相应的发票或收据上印有“本收费用于发信单位支付挂号信件邮寄费”的字样。
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形产生的盖销票,只要我们的集邮生活能持续下去,它们都有存在的价值。并且,随着通信行业改革的深入发展,类似这样的“增值业务”,将来还会越来越多的。 但是,如果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仅仅局限于“有没有保存价值和意义”的话,那答案就是肯定的。 毕竟,许多邮友的收集兴趣,其实是很广泛的,除了邮票之外,还涉及明信片、邮资凭证、邮政用品、邮筒等。
在这些收藏领域中,除了个别类别(如珍稀邮品)的价值会非常高之外,大部分项目的价值都是比较“接地气”的,属于普通人稍微用一点心思就能掌握的范畴。 我自己的体会是,当一种爱好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时,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对我们的三观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甚至是无意识中就变成了这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