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钞有什么收藏价值吗?
现在所谓的“金钞”,多数是指纪念币中的金币部分或者贵金属纪念币(以下简称“贵金属币”)中含有黄金材质的纪念币。因为从2015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发行普通纸币,所以通常所说的“金钞”,也包括曾经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的1元券和5角券,因为这两枚硬币的材质都是铜锌合金,在颜色上与金属金接近,俗称“镀金”或“镍币”。不过,这些币种与真正由纯金打造的“金钞”不同,并不具有货币职能,不能作为流通货币使用 。
对于一般大众来说,对金钞的了解多限于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元的金币,比如著名的“熊猫金币”系列、“贺岁金币”系列等。因为这些金币图案丰富且多为国内知名雕刻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每年发行量有限,除了少量被银行作为“内部职工福利”发放以外,多数都被收藏者买走了,市场上能见到它们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人们对于这些金币的价值和意义也相对容易认同和理解。 但是,如果只看到这些“表面现象”的话,可能会让很多人误以为这些金币就是单纯的金币了,于是会产生各种疑惑:既然有金币为何还要发行它?这样不断发行新的金币是否很浪费?人民币的发行制度是不是改变了?央行是不是没钱了?…… 实际上,这些钱币虽然外观类似,但性质完全不同。
首先,要提到的是,我国目前实行的是 “外汇储备管理”下的“单一铸币成本核算”机制,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每一枚硬币都代表着我国对外汇管理的责任及义务。 就是每一个硬币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国债。例如,为了购买冶炼设备和铸造模具等,国家需要支付7亿元以上的费用。另外,每年维护和运营这些设备也是不小的开支。每年还需要支付专家们的设计费以及工人的工资等。所有这些经费支出加一起相当于造币成本的4倍。
其次,我国是人口大国,更是货币兑换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仅2018年一年人民银行就发行了约36万亿的人民币,即使只计算铸造成本,这一数字也高达1.9亿。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出口纸币数量最多的国家,2018年年末,我国的贸易顺差达到2.3万亿元人民币。这么多的纸币和硬币发放到市场当中,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担忧——这么多的钱流出去了,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事实上,这些货币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商业银行的柜台或是ATM机直接发到公民个人的帐户之中,真正流到市场上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而且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通过银行卡支付的人越来越多,用现金支付的人越来越少,尽管每年的货币发行量很大,但是流通中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且这些新增的货币并不会全部流通到市场上,大部分以信贷的形式发放出去,贷款的人最终还是要还钱的,这些钱还是会回到中央银行的账户里。也就是说,无论怎样,这部分钱最后都会回到中国人民银行手中。 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