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军饷壹湾价值多少?

凤彦皓凤彦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军饷银锭,俗称“乾隆宝”,是清朝中期(1736年-1795年)发行的货币。由于当时民间白银大量外流,乾隆皇帝担心国库空虚,于是下令各省铸造“乾隆宝”,作为官方认可的平价货币,流通于全国各地。这些货币上铸有“乾隆”御玺,下方刻有“军饷”字样,故称“乾隆宝”或“军饷”。其种类丰富、数量巨大,目前发现的至少就有十多种,而各地出土的更是不计其数。 虽然名为“军饷”,但并非专门为军队铸造,而是清政府为充实财政而发行的。因为当时清王朝除了军队之外,官吏众多,百姓也需要缴纳赋税,此外还要支付各种费用。为此,朝廷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而当时国内银矿开采量较小,无法满足大量制造钞票的需要。他们选择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从西方进口白银,以供财政之需。

不过随着进口的白银越来越多,国内的纸币发行量过大,导致银钱比价不断下降,民间白银购买力不断增强。为了遏制这种趋势,清廷一方面严禁外国白银出口,另一方面大量铸造“乾隆宝”,以期用官方货币来收回并压制私人货币。 然而“乾隆宝”的发行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据史料记载,当时清庭每年要铸400万两白银,而全国每年的铁产量约为60万吨,铜产量约28万吨。其中用于铸币的只有5%,剩下的都作为军费或工业原料使用。但随着“乾隆宝”的大量发行和对外贸易的扩张,国内白银供应量增加,价格持续走低。到嘉庆五年(1800年)时,一两白银只能换得制钱1000文,与明朝中叶的一两白银换得一千七八百文相比,足足下降了七成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