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刻银元有收藏价值吗?
改刻银元有收藏价值吗?
答:有一些改刻的银元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因为改刻的过程也是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由于历史和传统,中国的钱币收藏一直是各时代制币工艺的专题之一。特别是那些精美的皇家币,改刻的恶弄币,都已成为收藏家收藏的热点。改刻的主要手法有挖补、打制、改刻、拼合等。明代和清代的方孔圆钱,还有近代的革命纪念币也曾有过修改,用以欺骗普通百姓。中国民间还有把钱形改刻成其它形状的,如陕西渭南县圆跳币被刻成鸡心形,吉林的双龙币被改为八像龟背型钱。
改刻的目的:改刻旧币主要有“挖补”、“打制”、“改刻”及“拼合”几种方法。
以偷工减料为目的的挖补 ,多在钱文、地章等不妥处剪剔挖补,一般有挖补痕迹,并常带有腊光。
打制是指用锤直接砸击,将原来钱币的颜色打成灰色或黑色,然后用蜡覆盖,再翻转打制钱币正反面。有时也用榔头或铜锤在钱体上捶击,留下锤印。打制的钱币,正面多数模糊不清,背面大多能保持原貌。打制钱一般分精致与粗糙两种,精致者酷似新钱,粗糙者可见敲凿打了。
改刻是在钱文、地章、穿位等不利之处,用锋利的工具进行雕刻修改,并浇上糖浆或沥青等物加以掩饰。改刻的方法很多,有的比照精品银元,将原有的钱文、地章、穿孔等修改。这种改刻钱,钱文流畅,地章平整,穿口规范,色泽明亮,几乎可假乱真。有的将钱币的穿孔打上防冲记号或破坏性冲制,以私铸穿,或私改钱体的外形尺寸,改变钱币重量,制造假重钱;也有的用化学方法,将钱币上原有的锈蚀除去,用化学品制造新锈。由于钱体经过改造,不但改变了原样,并留下了人为加工的痕迹,反给人以新凿改刻的感觉。
据有关资料介绍,近年伪制品极多,有从新疆发现清代银元,但背面铸有“苏维埃”记号,声称毛泽东曾收藏过。也有从河北发现“满文”宝泉局乾隆金币,正面满文和“乾隆元宝”四字为凿刻,其余为压范,边道有打土痕迹。还有一种“古钱”,翻砂时钱模被埋入废土中以代铜水洗土,造成土破钱残之假象,其径小三分,厚五分,为标准的古代行用钱,但无币文、无地章,无法判定为何代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