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年间茶叶罐价值多少?
前几年的时候,一件康熙皇帝用过的茶壶拍卖出了1340万元的天价。现在,一件同治年间的茶叶罐也可能拍出这么高的价格。
这件茶叶罐高14厘米,是苏州织造李煦家使用的;上面的花纹都画得极有工夫,整个罐子画着桃花和燕鹊,寓意“桃花延年”。
李煦(公元1655年—公元1729年),字书亭,一字赞元,号小寒山,又号雨村。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人。康熙帝的三伯祖,曾任江宁织造、两淮盐政、苏州织造。他是一位颇具政绩和才华的封建官僚。与曹寅极为相熟,并结为金兰之交。
苏州织造由隋代开设的苏州印染局发展而来,到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造的地位更加重要。江南地区所产丝织品,经苏州织造入库盘查,分清官所需和私商贩运两大部分,再运往北京。此后由中官转送宫中,或赏赐王公贵人,或发商营销。
这件茶叶罐是在李煦的家被查封,然后入了宫,又逐渐到了清宫内务府的藏品中。同治皇帝当太子的时候,就经常欣赏收藏这件茶具。
此茶叶罐的底部,还有“苏州织造李煦家制”的印记。
从年代上讲,康熙和同治距离现在比较近,所以他们的器具流传下来的比较多。不过从康熙到同治之间有两项重大变化。
一是中国的盐业政策发生了变化:从前在江南有“官榷”制度,也就是说官家垄断这一行业;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开始,改行“商引”制度,允许私盐生产与流通。
二是清代的政治发生了变化:从前清代的皇帝采取的是怀柔政策,希望汉族地主阶级支持自己;到了清代中后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这两个政策的变化,影响到海外贸易、盐业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变化。这种种的变化,在清代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的丝织品上都有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