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打了蜡会不会影响价值?
石头打了蜡之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价值,但这也是有前提条件和一定的限制的: 一是只限于低端的山料,而且只限于抛光之后的初期打蜡。 二是只限于山料的表层,不泛指山料的“底子”。 三是只限于一般的市场交易而已,而不涉及到专业鉴定水平。
从专业角度考虑,一块玉饰的价值,关键不在其是否打了蜡,而在其质地本身的优劣、雕工的技法水平、造型、艺术风格等因素,即价值在于其“质、工、形”,而不在于其“蜡”。
但是,从一般的商品交易角度来看,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一块石头在人为的化学处理之后,不但不能使消费者辨认出它本来的面貌,而且经过化学处理后的石头发出的亮光,足以迷惑不少外行或初入行之人。尤其是用山料冒充和田籽料,用山流水冒充和田籽料,用广义的和田玉冒充狭义的和田玉,用其它玉种冒充和田玉,在“做旧”、“染色”,甚至用“烧皮”技术处理的情况下,对玉器爱好者特别是一些“菜鸟”而言,真是不小的考验。
就“打蜡”来说,由于石头自身多孔隙,用石蜡封隙孔,既可掩饰石头自身的裂纹、污点等“病”,又可提高石头的光亮程度,让石头看上去更晶莹更美丽。
从石蜡本身价格低廉,加工成本不高等特点来看,从消费权益的角度,打蜡成本不高,若按国标要求,必须做出明示,让打蜡的石头不“蒙人”,让没打蜡的石头不“骗人”。
从规范和田玉市场角度来说,若打蜡成为某些山料玉石经销商的变相美化装饰之惯使伎俩,势必影响“真货”的正常经营,“以次充好”之风必随之蔓延。
总之,尽管石头打了蜡以后影响其价值的前提条件和限制条件是诸多的,但这并不妨碍商家对它的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