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耀州窑吗?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历经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的历史变迁,在宋代成为全国青瓷生产的重要基地。清代,耀州窑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雍正、乾隆时期,耀州窑瓷器的产量、种类、艺术风格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耀州窑生产瓷器,一直延续到清代,其产品深受宫廷的喜爱。
在故宫博物院及民间收藏的清代耀州窑瓷器,其胎釉质地多为灰白,少者为白或粉白,釉不及底,釉面闪灰,开片纹较细密,釉下施化妆土。纹饰造型丰富多彩。花纹的笔意潇洒自如,风格古朴粗犷,且釉色青中泛黄,黄中闪青,俗称“酱色釉”;其釉厚处类似琥珀或酱黄,釉表有橘皮纹。图案纹样纹饰以莲瓣、盘肠、缠枝花草等为主的勾莲纹装饰为主,风格朴素大方,造型简单。器形上除继承前代外,也吸收了其他各窑的制瓷技术,如盘类底心普遍外折,似鱼碟,俗称“鱼盘”。
清代的耀州窑瓷器制作技艺高超,胎料细腻,釉色青中泛黄,釉面光润,纹饰绘画工整,且具有地方特色,被清代宫廷所收藏。同时,在宫廷的影响之下,民间对耀州窑瓷器也十分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