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书画作品有哪些?
郑板桥在书法创作方面擅长真行草三种书体,又尤以行草书著称于世。郑板桥书法,完美的体现了他书法艺术的真谛,即"用过古法参以篆隶分楷之长,自成一家面目"。郑板桥的书法,把真、草、隶、篆、行杂揉在一起,加以不拘一格变化,使他的书法具有了天趣横生的"独创"面貌。郑板桥在书法中还引进了绘画技法,用颤笔作书,追求一种天趣。
郑板桥作画,主张内容、形式的融合,画面的"超象"部分和文字"言外"部分相通相发,具有一定的表现程度和抽象力度,并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从而形成具有抒情性质的文人漫画,把中国写意画推进到了新的高度。郑板桥对画竹的过程曾有具体生动的描述:"江馆清秋,晨光拂几,落月在窗,茶烟隐隐。此时胸中浩落,眼中丘壑,笔下波澜,尽在淋漓挥洒中矣。"郑板桥一生中最爱画的题材就是兰、竹、石。郑板桥笔下的兰竹,劲节清芬,疏爽洒脱,具有"真、朴、淡"之"三味"。"真"即"真气"、"真意"、"真趣";"朴"即"性情之朴",如民歌民谣之真朴、清丽而意味深长。"淡"即"雅淡",是"淡中着色","艳中取俏",从而形成高拔劲节、清丽俊俏且妙趣天成的艺术风格。郑板桥在《靳秋田素兰册页画跋》中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此乃郑板桥艺术实践经验总结。
郑板桥的兰竹、兰石、竹石、菊竹石等"三杂四凑"的组合图画,皆是他从自然中、从真山真水中摄取了最传神的特征,从自己的审美理想中抽象出来的自然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