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外国纸币收藏价值吗?
在19世纪的洋务运动期间,一些开埠通商口岸,为了适应进出口贸易的需要,由外国人或有外籍背景的银行印制发行了各类银币和钞票。如光绪十一年(1885),英国汇丰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时发行了印有汉字面额和银两价值的银元券及银两券等货币。
辛亥革命以后的几十年间,中外战争频繁,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致使沿海及大部分内地成了日占区。日本人占领我领土后,掠夺我国的资源,为了便于搜刮,就在其所占领的区域强行推行以“日满华币制”为中心的通货政策,掠夺性的滥发纸币及铜镍币,造成占领区经济严重混乱甚至崩溃。如1938年,日本人占领上海后,在沪设立“中日亲善买取委员会”,并发行“百元亲善券”。1939年,又在中日亲善会名义下发行各种面额的中银券。其流通区域主要是在日本军队占领的公共租界及苏州河北地区,成为在沦陷区及畸形经济中的一种代用券。像日本人发行的这类代替法币流通的劣质纸币在解放前多被人们烧掉,因此得以保留下来的数量十分有限,如今已变成珍稀纸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解放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发行有东北银行、冀热辽银行、冀南银行、北海银行、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印刷局等发行的纸币,如二万圆东北银行券、一百元冀南银行券、二十分北海银行券等,现均为我国的珍稀纸币。旧中国发行币值最高的纸币是一万元的中储券,其票幅规格为12.5×17.5厘米,紫红色底纹,主、副版图案为火车,背面图案为红、蓝绿色花边框。行名横排于上行中央,蒙文横排于票面右侧上方、行名为阴纹凹印。面额分大面额和小面额分别横排于上,小字面额为汉字,大字面额是用罗马数字印刷。冠字及号码斜体字母为蓝色,均印于车窗格内。行名及大字面额均为黑色。此券发行于1948年8月20日至1949年5月26日。1949年,国民党政府规定此币只能在华东区流通,停止向京沪区和东北区汇兑。
一元纸币发行面值低,所以其流通使用量也就大,损耗特别厉害,存世量极少。且其流通的时间长、区域广,从1897年至1949年间就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家银行及当局发行过,故收集难度也大。一元纸币的流通历史和价值被钱币收藏者高度认同,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收藏文化、收藏趣味和收藏个性。所以它一进入钱币收藏市场,行情看好,增值快,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喜爱,投资收藏者与曰俱增,藏友之间及藏友和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日趋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