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军饷是月发还是年发?
清代军饷基本上都是按照月发的,即使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军粮没有按时赶上,那么到下个月就可能补还一些,所以说,按照月饷来发放是一种常态。
因为按照月饷来发,当时叫作月饷米。在顺治朝,全国绿营的月饷米是五百万石。月饷银,全国是三百三十八万两。这是顺治末年的数字。到乾隆末年的时候,这两个数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月饷米是七百六十万石,涨了50%。月饷银是四百二十五万两,仅仅涨了30%。我们看到米涨得更多,银涨得相对少。
军饷的变化有一个规律,月饷米它的增长速度要比月饷银的增长速度更快,这是非常不利于国家财政的。为什么呢?米比银便宜,国库要缴纳大量的粮食进去,但银子并不多。国家财政的购买力,并不会因为发了这么多的军饷而得到提升,因此就出现了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