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国书法城在哪里?
“天府之国”的四川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荟萃之地。从汉代大书法家杨雄、司马相如,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谢灵运等名人的出现,再到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的出现;五代十国时期的徐浩以及宋代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到来,给蜀地的书学带来新的气象和勃勃生机,为川陕地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唐宋以来,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等北方文化重镇的辐射下,四川本土的书法艺术逐渐得到发展,其地域性也越来越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以后,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和对南方的开发,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繁荣,文化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但是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却以其独特的社会环境,成为继古代长安之后,我国西南地区又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巴蜀书风。清代中期的碑学兴起后,四川又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成为了我国著名的“书法之乡”,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书法城” 。 在今天,当我们再次回眸历史时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在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史上,成都是唯一以“中国书法城”的名义被命名的城市。而成都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书法之城’之首,是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分不开的……”
1984年5月28日,时任四川省副省长宋志敏向邓小平写信汇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希望中央支持四川经济发展建设;同时建议以成都市为中心建立中国书城。6月3日,邓小平复信批示同意。不久,中国书法家协会便派人到成都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考察,中国书协认为:成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历代名家辈出。特别是自唐、宋以来,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革新,逐步形成风格独具的巴蜀书法流派。这种以创新精神为主导的巴蜀书风既体现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据此,中国书协决定授予成都“中国书法城”称号。同年10月7日,中国书协在北京正式授牌,从此成都被称为中国的“书法之城”。
时至今日,“中国书法城”这块匾额仍悬挂在成都锦江区书院西街的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内,这也是目前中国“书法之城”唯一的牌匾。 中国书协副主席何应辉曾说:“这个牌子是邓小平同志亲自给成都题写的,它是成都书法界的‘金字招牌’”。其实,这面沉甸甸的牌子不仅是对成都书法发展的肯定和鼓励,更意味着一种责任和重托。如何更好地延续和发扬这座城市的书法文化,让书法艺术这颗璀璨明珠照亮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这是成都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