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空间原理?

袁先富袁先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说一些自己浅见吧,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理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对书法的理解也是基于此的,所以不认同这一理论的人也可以略过不看(比如我) 书法的空间不是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留白,而应当是指笔画之间或字内部空间的大小变化,古人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所谓“密”不是指笔画多就是密,而是指笔画之间缝隙小的意思,因此空间大的字看上去比较疏朗,空间小的字看上去就比较紧促。

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 “之”字是整篇最疏的字,除了最后一笔和右侧两竖笔,所有其他部分都可以一眼看到,笔画间留有的间隙很大,这种字在整篇中显得非常灵动飘逸,给人轻快的感觉; 而“永”“和”“之”“前”这四个字则是整篇中最密的四个字,尤其是中间一横几乎要横跨整个字的半部,这样的字就给人一种凝重感,再配上“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样一句略显沉重的自序,使整篇都带着一种严肃庄重的气氛。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字形所体现出来的气质是不同的,这与作者的心情也是有关系的,王右军当时写这篇序文时心情一定是非常沉重压抑的,因为兰亭之游在当时被认为是清谈误国的表现,所以他写的字就显得很凝重,反之如果王羲之以轻松的心态去写这篇作品的话,那么整篇文章应该就会是另一种感觉了 当然这里只是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而且我只是凭自己的印象随便找了几个字,难免有错漏的地方,请包涵!

以上

优质答主

我觉得题主可能误解了,不是字写得大就是大字,也不是写的密就是大字。 大字的概念是结字的大小而不是单个字的大小。 也就是说字体结构上的安排,如果做到紧凑、协调,那么即使写成小字也会觉得大的很合理;反之则会显得拥挤和局促。 所以我认为判断标准应该是看单个字的笔画多少来衡量大小,也就是一个字在视觉上所占有多少个笔画。 至于具体一个字的笔画怎么安排才符合“大”的概念,这个还是多看古帖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